《分析化学手册 第二版 第一分册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求取 ⇩

一、国际单位制1

第一篇 基础知识1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数据及表解1

表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SI)及其相关单位间的换算1

第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数据及表解1

表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2

表1-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

表1-4 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示例3

表1-5 用国际单位制辅助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示例3

表1-6 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其他法定计量单位3

表1-7 长度单位的换算4

表1-8 面积单位的换算4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4

表1-9 体积单位的换算5

表1-10 质量单位的换算5

表1-11 密度单位的换算5

表1-12 比容(比体积)单位的换算5

表1-13 运动粘度单位的换算5

表1-17 功、能量、热量单位的换算6

表1-14 动力粘度单位的换算6

表1-15 力单位的换算6

表1-16 压力、应力单位的换算6

表1-20 电量单位的换算7

表1-19 体积流量单位的换算7

表1-21 电场强度单位的换算7

表1-22 热量单位的换算7

表1-23 比热容单位的换算7

表1-18 功率单位的换算7

表1-24 传热系数单位的换算8

表1-25 导热系数单位的换算8

表1-26 不同温标间温度进行单位换算的数值方程8

表1-27 不同温标的绝对零点、水冰点、水三相点及水沸点9

表1-28 其他单位(电离辐射、光学、声学)间的换算9

表1-29 希腊字母9

第二节 分析工作中常用的符号及缩写字9

表1-30 英文数字词头10

表1-31 SI词头10

表1-32 一些物理化学量的符号及说明10

表1-33 常见缩略语12

表1-34 基本物理常数13

表1-35 化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4

第三节 化学元素的基本参数14

表1-36 放射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5

表1-37 化学元素中外文(拉丁、英、俄、德、日、法)名称对照表16

表1-38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对数19

第四节 离子的基本参数28

一、离子半径28

表1-39 结晶离子半径28

表1-40 水溶液中离子的有效半径30

表1-41 各种离子在不同离子强度溶液中的活度系数30

二、各种离子的活度系数30

表1-42 各种离子在离子强度值大的溶液中的活度系数32

表1-43 酸、碱、盐的平均活度系数(25℃)32

表1-45 Debye-Huckel方程式常数(0-100℃)34

表1-44 酸、碱、盐高浓度溶液的平均活度系数(25℃)34

一、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35

表1-46 重要无机化合物及某些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35

第五节 溶液的基本参数35

表1-47 重要无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50

表1-48 某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52

二、常用溶剂的基本特性53

表1-49 20℃时溶剂的密度53

表1-50 20℃时溶剂的折射率54

表1-51 20℃时溶剂的平均色散度56

表1-52 20℃时溶剂的介电常数58

表1-53 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在20℃时的介电常数59

表1-55 20℃时溶剂的混溶度59

表1-54 不同温度下水的介电常数59

表1-56 溶剂的饱和蒸气压62

表1-57 溶剂及其共沸混合物的沸点67

表1-58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85

表1-59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88

表1-60 不同压力下水的沸点88

三、常用酸、碱、盐溶液的浓度和密度90

表1-62 硫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1

表1-61 硝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1

表1-63 盐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2

表1-64 磷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3

表1-65 高氯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4

表1-66 乙酸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5

表1-67 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5

表1-68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6

表1-69 氨水的浓度和密度(20℃)97

表1-71 某些商品高纯试剂的浓度和密度97

表1-70 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和密度(20℃)97

表1-72 波美浓度与相对密度对照表98

表1-73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99

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99

第六节 生成常数和离解常数99

三、酸和碱的离解常数105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105

表1-74 水的离子积常数(0~100℃)105

表1-75 无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106

表1-76 有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108

表1-77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25℃)148

表1-78 取代氨基羧酸的离解常数(25℃)148

表1-79 金属离子与无机配位体络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153

一、金属络合物形成常数153

第七节 金属离子配位络合物的基本参数153

表1-80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累积形成常数160

二、配位体的基本参数173

表1-81 配位体的酸效应系数〔lgαL(H)值〕与各级离解常数(pKi值)173

表1-82 各种金属和配位体在不同pH下的络合效应系数[lgαM(L)值]175

三、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的络合效应系数175

主要参考文献185

第二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86

第一节 分析用纯水的制备及检定186

一、分析用纯水的制备186

第二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86

二、水质的检定189

表2-1 各级水的电阻率189

第二节 器皿的洗涤190

一、分析器皿的洗涤190

二、常用洗涤液190

第三节 化验室常用器皿和用具191

一、常用玻璃器皿和一般用具191

表2-2 常用玻璃口罩和用具一览表192

二、玻璃滤器201

表2-3 玻璃滤器203

第四节 滤纸、滤膜的规格及滤纸浆、石棉浆的制备207

一、滤纸207

表2-4 1号、3号层析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207

表2-5 定量和定性化学分析滤纸的规格207

四、石棉浆的制备208

三、滤纸浆的制备208

表2-7 海水分析中常用滤器的规格208

二、滤膜208

表2-6 国外某些定量滤纸的规格和性能208

第五节 玛瑙研钵和坩埚209

表2-8 适用于常用熔剂的坩埚211

第六节 常用干燥剂212

表2-9 常用干燥剂的特性212

表2-10 干燥剂的适用性213

第七节 常用致冷剂214

一、实验室用致冷剂214

表2-11 盐和水(冷至15℃)混合后的温度215

表2-12 盐或酸与雪或碎冰混合后的温度215

表2-13 盐和冰混合后的温度215

二、使用液态气体做致冷剂的注意事项216

表2-14 一般用以致冷的液态气体216

表2-15 低温用的热传导体216

第八节 常用加热浴物质216

一、常用浴的加热温度216

二、用于液体浴的介质217

表2-17 液体浴介质217

表2-16 常用加热浴217

第九节 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的提纯及制备方法218

一、无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218

二、有机试剂的提纯与制备227

表2-18 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241

第十节 气体的获得与纯化241

一、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241

二、常用气体的制备与纯化242

一、贵重试剂(汞、银、铂、铀)的回收与净化248

第十一节 贵重试剂(汞、银、铂、铀)及某些有机溶剂的回收与净化248

二、有机溶剂的回收252

第十二节 化合物重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254

一、熔点的测定254

二、沸程的测定255

表2-19 气压计读数的校正值258

表2-20 气压计读数的纬度校正值259

表2-21 沸程温度随气压变化的校正值260

三、沸点的测定261

四、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262

五、密度的测定(韦氏天平法)263

六、凝固点的测定264

七、结晶点的测定265

八、色度的测定266

九、粘度的测定266

表2-22 恩氏粘度计的主要部位尺寸268

表2-23 不同温度下使用的恒温浴液体272

十、比旋光度的测定273

十一、折光率的测定274

十二、软化点的测定275

十三、闪点与燃点的测定277

表2-24 不同大气压下闪点或燃点的修正值△t279

十四、玻璃化温度的测定281

表2-25 不同大气压力范围的闪点修正值△t281

十五、辛烷值的测定(马达法)284

表2-26 基础甲苯标定燃料293

表2-27 参比燃料规格标准293

表2-28 甲苯、异辛烷和正庚烷燃料混合物对应的辛烷值和仲裁试验评定公差293

表2-29 异辛烷、正庚烷和四乙基铅的燃料混合物对应的辛烷值和仲裁试验评定公差294

表2-30 参比燃料级甲苯规格标准295

表2-32 海拔高度为0m~500m,大气压力为101.3kPa,喉管直径为14.29mm时,标准爆震强度数字计数器读数与马达法辛烷值对照表295

表2-31 马达法平均压缩压力295

表2-33 海拔高度为500m~1000m,大气压力为101.3kPa,喉管直径为15.08mm时,标准爆震强度数字计数器读数与马达法辛烷值对照表297

表2-34 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上,大气压力为101.3kPa,喉管直径为19.05mm时,标准爆震强度数字计数器读数与马达法辛烷值对照表300

表2-35 用于应用标准爆震强度表的计数器读数和各种不同气压计数器读数的校正值302

表2-36 标准爆震强度汽缸高度公差302

表2-37 100以上辛烷值换算为品度值表302

主要参考文献303

表3-1 化学试剂分类表304

第三章 试剂和溶液304

第三章 试剂和溶液304

第一节 一般问题304

一、化学试剂分类304

二、化学试剂规格304

第二篇 准备工作及试剂304

三、溶液浓度表示方法305

第二节 普通酸、碱及盐类溶液的配制305

一、酸溶液的配制305

表3-2 化学试剂规格305

表3-3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305

表3-4 盐溶液的配制306

二、碱溶液的配制306

三、盐溶液的配制306

表3-5 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308

一、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的配制308

第三节 元素和离子的标准溶液308

表3-6 测定化学试剂杂质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311

二、测定化学试剂杂质用标准溶液311

一、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319

表3-7 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319

第四节 滴定分析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19

二、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320

表3-8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320

表3-9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321

表3-10 不同标准溶液,不同浓度的温度补正值334

表3-11 缓冲溶液一览表335

第五节 缓冲溶液335

表3-12 pH值测定用标准缓冲溶液338

表3-13 指示剂pH变色域测定用缓冲溶液338

表3-14 Clark-Lubs缓冲溶液的配制339

表3-15 Sφrensen缓冲溶液的配制340

表3-16 Kolthoff缓冲溶液的配制341

表3-17 Michaelis缓冲溶液的配制342

表3-18 Atkins-Pantin缓冲溶液的配制343

表3-19 Palitzsch缓冲溶液的配制344

表3-20 Mcllvaine缓冲溶液的配制344

表3-21 Menzel缓冲溶液的配制344

表3-22 Walpole缓冲溶液的配制345

表3-23 Hasting-Sendroy缓冲溶液的配制345

表3-25 Gomori缓冲溶液的配制346

表3-24 Britton-Robinson广泛缓冲溶液的配制346

表3-26 等渗缓冲溶液的配制347

表3-27 甲酸-甲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348

表3-28 N-乙基吗啉-盐酸缓冲溶液的配制348

表3-29 挥发性的缓冲溶液的配制348

表3-30 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349

主要参考文献349

第四章 普通分析仪器的校正350

第一节 天平及砝码350

一、天平的类型和准确度级别350

二、天平的计量性能350

第四章 普通分析仪器的校正350

表4-1 一般分析天平的型号与性能指标350

表4-2 天平的准确度级别350

表4-3 各级天平计量性能指标352

表4-4 天平计量性能检查记录352

三、天平计量性能的检查352

四、砝码的分类与性能353

表4-5 各种准确度等级砝码的允差值表354

表4-6 1~5级砝码的允差值355

六、砝码的使用与维护356

五、砝码的检定356

表4-7 替代衡量法记录表356

表4-8 不同温度下1L水的质量357

第二节 容量器皿的校正357

一、容量器皿的校准357

表4-9 不同温度下不同体积水的质量(m/g)359

表4-11 温度(10~30)℃,绝对压力在(0.930~1.040)×105Pa(930~1040mbar)之间的干燥空气密度ρA(P,t)/mg·cm-3360

表4-10 不含空气的水的密度360

表4-13 适用于由体热膨胀系数为10×10-6K-1的玻璃(如硼硅酸盐玻璃)制成的,标称容量为1000ml的量器的修正值361

表4-12 几种玻璃的体热膨胀系数361

表4-14 适用于由体热膨胀系数为15×10-6K-1的玻璃(如中性玻璃)制成的,标称容量为1000ml的量器的修正值361

表4-15 适用于由体热膨胀系数为25×10-6K-1的玻璃制成的,标称容量为1000ml的量器的修正值362

表4-16 适用于由体热膨胀系数为30×10-6K-1的玻璃(如钠钙玻璃)制成的,标称容量为1000ml的量器的修正值363

二、玻璃量器的最大允许公差364

表4-17 标准温度20℃时标准容量允差364

一、1990年国际温标(ITS-90)364

第三节 温度计的校正364

表4-18 ITS-90定义固定点365

表4-19 压力对一些定义固定点温度值的影响366

表4-20 ITS-90与EPT-76和ITS-90与IPTS-68的温度差值366

表4-21 温度计分度表367

二、实验室玻璃温度计的校正367

表4-22 温度计的允许误差368

表4-23 t90-t68的差值(△)(℃)368

表4-24 用以校准温度计和温差电偶的定点369

一、取样注意事项371

二、各类水样采集的一般方法371

第五章 各类分析试样的采集、保存与制备371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371

第五章 各类分析试样的采集、保存与制备371

表5-1 工业废水取样方法373

表5-2 一般水样保存方法374

三、采样和分析的间隔时间374

四、分析项目的确定376

表5-4 水样测定参考项目376

表5-3 降水样品保存方法376

三、样品的保存377

二、食品的采集量及注意事项377

一、采样方法377

第二节 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77

表5-6 部分食品的采样量及注意事项377

表5-5 食物样品采取的一般方法377

表5-8 测定农药残留量时样品的制备方法378

四、样品的制备378

五、食品样品的前处理378

表5-7 常规食品样品的制备方法378

表5-9 食品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378

表5-10 土壤样品采样点选择方法380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380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80

三、样品的采集方法381

二、样品采集量381

一、采样的一般原则381

第四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81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381

五、含水量的测定382

四、植物样品的制备382

表5-11 大气样品直接采样方法383

二、富集采样法383

一、直接采样法383

第五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383

表5-12 固体吸收的吸附剂种类384

表5-13 用于空气采样的几种高分子多孔微球385

三、无动力采样386

四、采样效率的评价方法386

主要参考文献387

第六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与处理388

第一节 分析样品的准备388

第六章 分析样品的准备与处理388

表6-2 粒度分析用试验筛的筛号及孔径389

表6-1 各类矿石的缩分系数--K的参考值389

表6-3 在各种筛号及缩分系数情况下样品最低质量Q值390

一、溶剂或熔剂的性质391

第二节 试样的分解391

二、溶解法分解试样391

表6-5 溶解法分解试样391

表6-4 主要溶剂或熔剂的性质391

三、熔融法分解试样392

四、增压溶样法393

表6-6 熔融法分解试样393

表6-7 增压溶样法分解试样394

五、有机试样分解方法395

表6-8 有机试样分解方法396

表6-10 金属在酸、碱中的溶解性质397

七、金属在酸、碱中的溶解性质397

表6-9 试样蒸馏处理397

六、试样的蒸馏处理397

表6-11 无机试样的分解方法398

八、无机试样分解方法398

主要参考文献413

第七章 分析实验室一般安全操作守则414

二、防止燃烧和爆炸414

第一节 一般安全操作414

一、防止中毒414

第三篇 安全知识414

第七章 分析实验室一般安全操作守则414

三、防止腐蚀、化学灼烧、烫伤、割伤415

四、其他方面416

第二节 使用煤气设备的安全守则416

第三节 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守则417

第四节 防火与灭火417

表7-1 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418

第五节 现场采样安全注意事项418

第六节 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419

一、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一览表419

表7-2 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一览表421

二、化学物质环境标准462

表7-3 我国关于化学物质的环境标准462

三、化学致癌物质463

表7-4 对实验动物具有充分致癌性证据的化学物质463

表7-5 对人类致癌的化学物质或工业生产过程465

表7-6 对人类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465

表7-8 化学致癌物质的靶器官部位466

表7-7 对人类致癌性尚无足够证据可以进行评价的化学物质466

主要参考文献467

第八章 安全分析468

第八章 安全分析468

第一节 动火分析469

一、燃烧法测定可燃性气体总量469

二、爆炸法试验气体爆炸燃烧情况469

三、几种可燃可爆气体的动火分析方法469

第二节 有毒气体分析472

二、几种常见有害气体的快速检气管472

一、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72

表8-1 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73

三、气相色谱法测定气样中的有毒气体物质484

表8-2 快速检气管性能484

第九章 强氧化剂、爆炸性物质的处理与防爆486

第一节 一般概念486

第九章 强氧化剂、爆炸性物质的处理与防爆486

表9-1 气体和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极限)487

表9-2 气体和蒸气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极限)488

表9-3 某些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489

二、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489

一、能引起燃烧的物质489

第二节 遇强氧化剂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物质及其他危险物质489

一、乙醚的爆炸490

第三节 醚中过氧化物的爆炸与控制490

三、其他危险性混合物或物质490

三、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阻化与抑制492

二、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与测定492

四、乙醚及其他醚中过氧化物的除去492

第四节 三氧化氮爆炸的预防及三氯化氮的测定493

一、氯液排污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4

二、原料氯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4

三、液氯中三氯化氮的测定495

四、盐水(或自来水)含铵量的测定495

第五节 高氯酸和高氯酸盐的处理496

一、高氯酸的性质496

表9-4 化学纯高氯酸溶液的浓度(ω)与相对密度的关系496

二、对分析实验室中蒸发高氯酸用的通风橱和管道的要求497

三、高氯酸的安全处理简则498

四、高氯酸盐对热和震动的敏感性498

第六节 实验室内发生爆炸的原因、爆炸情况与防爆措施499

一、爆炸原因和爆炸情况499

二、防爆措施500

主要参考文献501

第十章 气瓶(钢瓶)及高压气体的使用502

二、减压器的结构和作用原理502

一、气瓶的结构502

第一节 气瓶的结构与减压器502

第十章 气瓶(钢瓶)及高压气体的使用502

三、在装卸和使用减压器时的注意事项503

第二节 高压气瓶使用规程504

四、减压器的故障及一般修理504

第三节 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及标志505

表10-1 高压气体钢瓶的漆色与标志505

一、乙炔508

第五节 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特殊性质和安全处理508

第四节 气体钢瓶的搬运、存放和充装508

表10-2 高压气体钢瓶的分类储存规定508

二、氢气509

三、氧气509

主要参考文献510

四、氧化亚氮510

第一节 防毒措施511

一、毒物与中毒的一般概念511

二、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被吸收的情况511

第十一章 防毒和防放射性措施511

第十一章 防毒和防放射性措施511

三、预防原则512

表11-1 挥发性溶剂的毒性作用及许可的浓度界限(最高允许浓度)512

四、防毒口罩与防毒面具513

五、汞中毒的预防515

表11-2 不同温度下的汞蒸气压及其在空气中的浓度516

第二节 防放射性措施517

一、有关名词的解释、特有的单位系统和换算517

表11-3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519

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520

表11-4 不同射线的线质系数(Q)520

三、对放射性污染的处理523

表11-5 几种表面污染的处理523

表11-6 长寿命亲骨性同位素在体内的最大容许积存量(qm)526

表11-7 放射性同位素的毒性分组527

四、对开放型放射性实验室的主要防护要求528

主要参考文献529

第一节 烧伤的急救530

第十二章 不幸事故的急救与处理530

表12-1 化学灼伤的急救或治疗530

第十二章 不幸事故的急救与处理530

二、化学灼伤的急救530

一、一般处置530

一、创伤的急救531

第二节 创伤与中毒的急救531

三、眼睛灼伤的处理531

二、中毒的急救531

表12-2 某些毒物中毒时的急救和治疗532

表12-3 某些农药中毒常用急救药品及用法540

主要参考文献541

第四篇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542

第十三章 计量检测与质量检验542

第一节 计量、测量、测试和质量检验542

第二节 计量器具及其检定542

一、计量器具542

第十三章 计量检测与质量检验542

二、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543

表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543

三、计量器具的非强制检定545

表13-2 与分析化学相关的部分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545

四、计量器具的校验546

五、对计量器具检定的法规要求547

第三节 标准物质549

表13-3 在用计量器具法制管理要求549

主要参考文献550

第十四章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551

第十四章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551

第一节 实验室组织系统551

第二节 实验室各岗位责任制度553

第三节 实验室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控555

第四节 实验室分析人员的素质556

第五节 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监控557

第六节 分析数据记录和检测报告的规范要求562

表14-1 计算控制图各条线的诸因子562

第七节 实验室日常工作制度563

表14-2 实验室事故等级分类564

第八节 实验室环境要求567

主要参考文献567

第五篇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568

第十五章 数理统计基础568

第十五章 数理统计基础568

三、均值568

二、真值568

一、总体和样本568

第一节 基础知识568

六、方差及标准偏差569

五、精密度和准确度569

四、中位数(M)569

七、标准偏差的计算方法570

表15-2 用对中位数偏差计算标准偏差公式571

表15-1 由极差R估算标准偏差s时校正因数c1值及自由度f值表571

一、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572

表15-4 最大偏差法ku系数表572

表15-3 最大误差法系数Cn与测定次数的关系572

第二节 正态分布572

二、随机误差的分布573

三、标准正态分布574

表15-5(1)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N(0,1)数值表574

四、对数正态分布575

第三节 t分布575

表15-5(2) 标准正态分布表575

表15-6(1) t分布临界值表(单侧)576

表15-6(2) t分布临界值表(双侧)577

一、x2分布概率密度函数578

第四节 x2分布578

表15-7 x2分布表579

二、估计总体方差σ2的置信区间579

第五节 F分布580

表15-8(1) F分布表(α=0.01)581

表15-8(2) F分布表(α=0.025)582

表15-8(3) F分布表(α=0.05)583

表15-8(4) F分布表(α=0.10)584

表15-8(5) F分布表(α=0.25)585

第一节 测试数据分布类型的检验586

二、正态概率图示检验法586

第十六章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586

一、直方图586

第十六章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586

表16-1 频率分布表587

表16-2 夏皮罗-威尔克C(i,n)系数表588

四、夏皮罗-威尔克检验法588

三、x2分布类型检验法588

表16-3 W检验临界值W(a,n)590

五、偏度-峰度检验法590

表16-4 偏度-峰度检验的分位数表591

二、狄克松检验法591

一、3倍标准偏差准则591

第二节 离群值的检验591

三、格鲁布斯检验法592

表16-5 狄克松检验法的临界值表(单侧)592

表16-6 格鲁布斯检验临界值Ga,n表593

表16-7 γ检验的临界值γa,n表593

五、tR极差检验法593

四、t检验法593

表16-8 t检验的临界值Ta,n表593

表16-9 tR临界值表(a=0.05)594

六、实验室间离群值的检验594

表16-10 实验室间离群值检验临界值表594

二、t检验法595

一、u检验法595

第三节 均值的检验595

一、一个总体方差的检验596

第四节 方差的检验596

二、两个总体方差的检验597

三、多个方差的检验597

表16-11 Cochran法(最大方差法)比较多个方差时的G临界值598

表16-12 哈特利检验临界值Fa(m,n)表599

表17-1 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安排及其结果600

第一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600

第十七章 方差分析600

第十七章 方差分析600

第二节 双因素方差分析601

一、无交互效应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601

表17-3 双因素多水平全面试验安排表601

表17-2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601

二、有交互效应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603

表17-5 双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安排表(等重复试验)603

表17-4 双因素多水平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表603

三、双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04

表17-6 双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方差分析表(等重复试验)604

表17-7 双因素系统分组全面试验安排表605

一、三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606

表17-9 三因素多水平等重复全面试验安排表606

表17-8 双因素系统分组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表606

第三节 多因素方差分析606

二、三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08

表17-10 三因素交叉分组全面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表608

表17-11 三因素系统分组等重复试验安排表609

表17-12 三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表610

第十八章 回归分析法611

一、回归方程的建立611

第一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611

第十八章 回归分析法611

二、回归方程的检验612

表18-1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613

三、回归线的精密度与置信区间614

四、两条回归线的比较615

第二节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617

表18-2 一些常见曲线形状的函数关系及直线化关系式618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19

一、回归方程的建立619

表18-3 多元回归试验数据结果619

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621

表18-4 多元线性回归方差分析表621

第十九章 试验设计方法623

第十九章 试验设计方法623

第一节 正交试验设计623

一、正交表623

表19-1 正交表623

二、正交试验设计步骤629

三、正交试验结果分析630

一、基本单纯形调优法原理631

第二节 单纯形优化法631

四、有交互效应的正交试验设计631

表19-2 Long系数表632

二、改进单纯形调优法633

第三节 均匀设计试验法633

一、均匀设计表634

表19-3 均匀设计表634

二、均匀设计法试验安排636

三、数据处理、优化试验条件636

第二十章 测试数据统计处理计算机程序637

第一节 数据整理637

一、数据排序637

二、样本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638

第二节 常用分布函数和分位数的计算机程序638

一、正态分布638

二、x2分布640

三、t分布644

四、F分布648

第三节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检验程序652

一、平均值的检验652

二、方差检验程序661

三、分析测试数据分布类型的检验666

第四节 方差分析671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672

二、双因素交叉分组方差分析675

三、多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680

第五节 回归分析法684

一、一元线性回归分析684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89

第六节 正交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694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篇)706

索引707

1997《分析化学手册 第二版 第一分册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