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 它的性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求取 ⇩

第一章土壤腐殖质的研究史1

研究的初期(十八世纪下半叶)1

十九世纪的研究2

前言3

目 录3

二十世纪前数十年的研究4

土壤有机质研究的现代阶段9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的性质12

具有独立特性的土壤有机质12

土壤腐殖物质16

自土壤中分离出腐殖物质的方法17

胡敏酸的化学性质20

土壤胡敏酸20

胡敏酸分子的结构原则30

土壤腐殖质中的富啡酸(克连酸与阿波克连酸)34

胡敏酸与富啡酸间的联系37

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素与土壤腐殖碳42

吉玛多美朗酸44

第三章腐殖质形成过程的生物化学47

植物残体的化学组成的变化47

在腐殖质化过程中植物残体的解剖学结构的变化51

新形成的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60

碳水化合物在腐殖物质形成中的参与;微生物的代谢62

产物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62

木质素与丹宁物质在腐殖物质形成中的参与66

氧化酶在腐殖物质合成中的作用73

黑蛋白素型的腐殖物质的形成78

微生物对于腐殖物质的分解81

动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84

第四章有机质在土壤形成及其肥力生成中的作用89

有机质在风化过程及土壤形成的最初阶段中的参与89

有机质在土壤剖面形成中的作用;有机质与土壤矿质93

部分的结合形态93

有机质与土壤结构101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的碳酸来源106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来源108

土壤中有机氮、磷、硫的化学性质108

植物对于土壤营养物质的携出及后者借助豆科牧草和有机肥料的补充111

当施入易分解的有机物质时土壤腐殖质中营养物质的活化118

土壤有机部分组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119

土壤有机部分组成中的维生素、植物生长素和抗生素119

腐殖物质的生理特性123

第五章腐殖质形成过程的自然条件131

植物被覆在腐殖质形成中的作用131

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34

水热条件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37

土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与腐殖质的形成过程143

土壤的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与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45

第六章苏联主要土壤的腐殖质的性质150

腐殖质和氮素的含量及C:N比值152

苏联土壤中的腐殖质组成、腐殖物质的性质和特征155

冰沼土的腐殖质158

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的腐殖质159

北部泰加亚带的强灰化土(科米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60

南部泰加亚带的灰化土(Ярослав省)162

中部泰加亚带的灰化土;成土母质对于腐殖质含量和组成的影响165

灰化土胡敏酸的光密度和絮凝(沉淀)极限166

西伯利亚的灰化土168

灰色森林土的腐殖质170

黑钙土的腐殖质173

干旱草原区的栗钙土和柱状碱土的腐殖质182

褐色荒漠草原土和龟裂土的腐殖质185

灰钙土的腐殖质187

红壤和砖红壤的腐殖质190

山地土壤的腐殖质194

在土壤长时期开垦和熟化的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200

第七章土壤有机质的研究方法206

А.矿质土壤的腐殖质总量及其组成的测定方法206

土壤及溶液中有机碳总量的测定(И.В.Тюрин法)207

矿质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И.В.Тюрин法)210

用醇-苯混合液提取出的有机质的测定211

土壤脱钙212

与钙及活性R2O3结合的腐殖物质(第Ⅰ组腐殖物质)自土壤中的分离214

与土壤矿质部分结合得较牢固的腐殖物质(第Ⅱ组腐殖物质)的分离216

土壤残渣中碳的测定217

游离的及与活性R2O3结合的土壤胡敏酸含量的测定219

矿质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快速测定法221

用焦磷酸钠+NaOH混合液从土壤中提取腐殖物质223

浸提液中有机碳总量的测定223

浸提液中胡敏酸碳含量的测定224

浸提液中富啡酸碳含量的测定225

土壤残渣中碳含量的测定226

补充测定226

腐殖物质的光密度测定228

胡敏酸的絮凝(沉淀)极限的测定231

Б.研究腐殖物质性质的方法233

腐殖物质自土壤中的分离及其供研究用时的制剂制备233

腐殖物质的功能团的快速测定法236

腐殖物质分组分离的方法238

用纸上分配层析法对土壤腐殖物质的分组分离239

用纸上电泳法对土壤腐殖物质的分组分离244

在研究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时红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应用246

B.土壤有机质动态的研究方法248

植物地上部及根量的计算(Панкова,1954,1960)248

生物化学分析在土壤植物残体研究中的应用250

土壤腐殖质和氮素动态的研究251

土壤溶液中有机质组成的研究方法(И.В.Александрова,1960)252

芳香性物质253

低分子有机酸254

溶液的氨基酸组成254

А.В.Соколов对本书的评论256

参考文献258

1966《土壤有机质 它的性质、特征及其研究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科诺诺娃(М.М.Кононва)著;周礼恺译 196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苏联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1982 PDF版)
苏联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198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情报研究室
交叉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特征( PDF版)
交叉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特征
函数的性质及其解题方法(1986 PDF版)
函数的性质及其解题方法
1986
土壤本质和性况( PDF版)
土壤本质和性况
锡林河流域土壤的发生类型及其性质的研究( PDF版)
锡林河流域土壤的发生类型及其性质的研究
内蒙古林学院
蛋白质化学及其特性(1958 PDF版)
蛋白质化学及其特性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1965 PDF版)
土壤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研究法
196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1987 PDF版)
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研究方法
1987 北京:气象出版社
土壤的本质与性状(1982 PDF版)
土壤的本质与性状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粘性土微结构定量模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1995 PDF版)
粘性土微结构定量模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1995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1984 PDF版)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
1984 北京市:农业出版社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1978 PDF版)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土壤有机质研究(1982 PDF版)
土壤有机质研究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函数的性质及其解题方法(1986 PDF版)
函数的性质及其解题方法
198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1984 PDF版)
土壤有机质研究法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