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全集 第13卷》求取 ⇩

目录1

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1

自序1

一、“一般理论”之轮廓与凯恩斯学派之主张3

二、凯恩斯的“一般理论”与凯恩斯学派的主张于中国9

是否适用9

三、结论19

第一篇 超然主计与联综组织20

第一章 预算之编制、核定与审议20

一、预算统制与主计三联制20

二、预算的编造与统制仰仗于会计统计的地方22

三、决算的成立亦仰仗于会计与统计23

四、五种会计与五种预算24

五、办实物预算亦非有统计不可26

编三点27

六、预算问题的讨论集中于由谁编、何时编和怎样27

第二章 联综组织与超然主计68

一、行政三联制与三计制(简称三联与三计)68

二、联综组织与超然主计的关系71

三、联综组织之推行73

四、以联综组织替代一条鞭组织75

五、关于超然主计之法规大致初具76

六、联综组织下各系统之发展难趋一致77

七、国库充实方可推行联综组织78

八、超然主计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80

第三章 公库制82

一、我国公库制之施行82

二、公库与国库、省库等之区别84

三、公库与金库之区别85

四、公库之种类86

五、特种基金之处理88

六、委托代理制89

七、银行存款制90

八、我国公库制度之演变、进步与缺陷91

九、公库金集中管理之例外94

十、邮政机关代理公库96

十一、中国、交通两行曾为名义上之代理国库者97

十二、公库存款之种类及支款之程序97

十三、支票之签发不能普遍适用102

十四、法令之相互抵触103

第四章 审计监督107

一、审计监督渗透行政、立法与司法监督而行使107

二、审计制度之扩大与技术之精进108

三、审计部分厅掌理审计事务109

四、直接送审之特殊情形111

五、就地审计之不彻底112

六、政府之活动与职务已由政治推及经济112

七、三种机关114

八、公营事业之突飞猛进115

九、经济事业的预算与计划相配合为总预算之118

一部分118

十、审计应推及于公营事业120

十一、公营事业何以迁延预算的编制122

十二、公有营业机关与公有事业机关账目的审核123

十三、审计监督之鲜成效124

十四、充实审计职权126

第五章 决算128

一、决算为事后之财政终结报告128

二、决算之编造129

三、联综组织的精神表现于决算130

四、审核决算时应注意的各点131

五、决算之最后审定权应属于立法院132

六、总决算难成立之原因135

一、预算不切实际136

第六章 一般对于超然主计与联综组织之批评136

二、岁出预算追加频仍137

三、机关随设随裁,随扩随缩138

四、分配预算改编频繁138

五、机关长官任用之私人横加阻碍139

六、公库制度只具外形139

七、各种报告表册太多,浪费人力物力140

八、书面审核,无补实际141

九、总决算难编142

十、主计之超然尽失143

十一、最高或上级决策机关的事务过于繁琐144

十二、余的意见145

第二篇 中国税制与赋税体系146

第一章 中央税与地方税之划分146

一、中央与地方权限之划分146

二、中央与地方之财政关系可自下列几端观察之153

三、各级政府之税收应与职务配合155

四、国、地财政收入如何分配156

五、历次地方财政收支系统之演变及其影响164

六、今日省财政之地位167

七、财政收支系统划分之进步170

八、乡镇财政171

九、个别税源应如何划分172

第二章 中国赋税体系182

一、第一种分类——所得税、财产税与消费税182

二、第二种分类——对人税与对物税183

三、第三种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187

四、现行中央税制之重心在消费税系统205

五、现行之税制偏重于财政原则,忽略经济原则与207

社会原则207

第一章 关税210

一、过去的史实210

第三篇 赋税各论210

二、现阶段的情况219

三、今后之展望228

第二章 盐税237

一、盐税制度238

二、商专卖制239

三、就场征税与专卖制之比较240

四、在战时《新盐法》不能施行之理由245

五、专商引岸制因不适应战时环境而解体247

六、盐专卖制度中之官收问题248

七、战时食盐之增产251

八、盐专卖制下之盐价252

九、盐专卖制下之囤储问题256

十、食盐之零售办法及其利弊257

十一、盐税的分析与食盐负担之重260

十二、从专卖而到自由买卖——就场征税262

第三章 货物税263

一、统税之来历、种类及推广264

二、统税之性质与征收统税之原则265

三、统税应多设级数266

四、货物税制之改进与演变267

五、统税与战时消费税之关系268

六、征收统税之方法270

七、货物税何以采出厂税与出产税的形式270

八、货物税如何计算272

九、举办新税之困难275

十、举办新税不如整顿旧税与扩大旧税(以统税276

为例)276

十一、举办新税应考虑的各点277

十二、战时消费税之取消279

第四章 田赋280

一、中国地税之混乱情形281

二、厘定田地等则为整理田赋之首要任务282

三、农地与耕地之区别284

四、地籍整理286

五、契税税率高,罚则重,影响了推收303

六、限田制305

七、合作租佃制307

八、尾语310

第五章 厘金与营业税311

一、厘金之起源与种类311

二、厘金之不可不裁312

三、以营业税替代厘金314

四、营业税与厘金之比较316

五、旧《营业税法》所定课征之标准317

六、何以纯收益在地方上不适为课征营业税之317

标准317

七、三十一年之《修正营业税法》把纯收益一项标准删除319

为课税标准320

八、三十六年之《营业税法》恢复纯收益额,取消资本额320

九、县市地方政府之营业牌照税322

十、特种营业税323

十一、新旧《营业税法》之比较324

十二、营业税之查估办法与简化征收325

十三、普通营业税之三大缺点326

十四、新税源之开辟328

十五、以交易所之交易税补普通营业税之缺点330

必要331

十六、普通营业税(一般交易税)何以有存在之331

第六章 所得税332

一、所得税起于战时332

二、我国之分类所得税333

三、过分利得税341

四、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377

五、三十七年四月一日公布之《修正所得税法》396

一、遗产税成立之理由398

第七章 遗产税398

二、《遗产税暂行条例》399

三、《遗产税法》400

四、反对遗产税者的理由400

五、总遗产税制与分遗产税制402

六、遗产包括什么407

七、遗产之调查与估价408

八、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兼采411

九、赠予视同遗产413

十、遗产税税率414

第八章 复税与逃税415

一、复税415

二、逃税420

第四篇 征实与专卖435

第一章 田赋征实、征购与征借435

一、田赋征实须以翔实的赋籍为根据436

二、《战时各省田赋征收实物暂行办法》要旨437

三、抗战时期田赋征实之种种利益438

四、田赋征实之害439

五、田赋征实之弊——粮弊最多,粮官最肥440

六、对大粮户行累进制445

七、对小粮户应予以种种便利446

八、征购447

九、征购改为征借449

十、粮食之仓储450

十一、平衡供求452

十二、棉田征实454

十三、田赋征实滞纳处分455

第二章 专卖457

一、专卖起于战时457

二、独占的种类458

三、专卖政策之决议实施与一般原则458

四、专卖由于间接税缺乏弹性459

专卖制460

五、消费税盛行之国家适用全部专卖制或局部)460

六、专卖与专利之区别462

七、专卖与公卖之区别463

八、实施专卖应选择何种消费物品464

九、举办专卖之主要目的与副目的470

十、专卖制之优点471

十一、专卖制之缺点472

十二、专卖物品价格如何决定474

十三、专卖取消之原因475

第五篇 公债476

第一章 公债与租税476

一、平时的公债问题476

二、战时公债问题486

一、公债之分类509

第二章 公债509

二、公债之整理530

第六篇 地方财政551

第一章 地方财政551

一、何谓地方551

二、关于县市自治财政之各国立法例552

三、依纲要县级预算之编制执行与考核553

四、县预算中的虚收实支、实收虚支与虚收虚支554

五、县财政收不敷支之原因555

六、其他预算外之支出557

七、新县制下管、教、养、卫四项支出的比较558

八、地方财政其他的缺点561

九、田赋征实归县市接收,可以使县市财政趋于563

平衡否563

十、地方事业何以要归地方民众自己去办565

十一、县市财政之五项税收566

第二章 地方财政(续)566

十二、地方税收在法律规定之范围内何以应予地方以573

斟酌实施之权573

十三、营业牌照税与使用牌照税实是规费性质575

十四、全部土地税归县,两种牌照税归省的主张575

十五、从国税中拨给县市之税收578

十六、中央对县市之补助金581

十七、所谓“因地制宜”税583

第七篇 其他问题585

第一章 税务机构的调整585

一、对于税务机构的一般舆论585

二、征收机构之种种弊病587

三、财政部拟订的统一征收办法587

四、中央税务机构依然分立588

五、以调整为名,任用私人589

六、税务机构裁并之经过590

七、征收机构应如何统一——统一于何一级政府595

八、由中央控制的统一征收机构,能否节省经费,增加597

便利597

九、调整征收机构的两全之道600

第二章 摊派与贪污600

一、摊派600

二、贪污610

第八篇 结论613

中国财政制度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613

一、治人而食于人的劳心者与食人而治于人的劳力者613

二、粉饰的宪政,解除不了人民大众的痛苦615

三、确能为人民说话争利之第一届国民参政会617

四、历代的开国帝王利用人民的力量为自己打天下,617

为士大夫阶级维持权益617

五、孙中山先生之领导国民革命并促士大夫自觉619

六、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所以失败的原因620

七、以上所述的结论用统计数字证明621

1999《马寅初全集 第13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寅初著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寅初全集  第12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2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6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6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1928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
1928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6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6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1925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
1925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传(1986 PDF版)
马寅初传
1986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马寅初传(1986 PDF版)
马寅初传
198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马寅初(1997 PDF版)
马寅初
1997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1929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3集
1929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1928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4集
1928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1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1923 PDF版)
马寅初演讲集 第2集
1923 商务印书馆
马寅初全集  第15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5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寅初全集  第14卷(1999 PDF版)
马寅初全集 第14卷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