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点评曾国藩语录 下》求取 ⇩

治家432

善待兄弟即是孝432

慎交朋友433

家庭日用中有学问435

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436

处非常顺境而战栗恐惧437

若骄奢淫佚则兴旺立见消散438

不以做官发财,不以宦囊遗子孙438

孝友之家可绵延十代八代440

思为曾氏家族置义田441

迁善改过,修德读书442

半耕半读443

母丧未除不受官职445

不积银钱遗子弟445

以勤俭教导新媳妇446

曾纪琛终生抑郁447

鱼猪竹蔬448

出门宜常走路449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449

家庭不可说利害话451

不求好地,但求平安452

治家八字诀454

情意宜厚,用度宜俭455

勤苦为体,谦逊为用456

不信补药僧巫地仙457

不非笑人,少坐轿458

不待天概人概先自概459

与地方官相处之法461

祭不欲数462

收啬与节制463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464

患难风波之兄弟466

门庭太盛,非勤俭难久支467

六分天生,四分家教469

以耕读为本472

仕途关乎时运473

儿侄辈多不长寿473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474

继承家风,强调劳俭475

辟菜园雇人种菜477

崇俭可以长久478

虽烦劳却远胜寒士的困苦478

对袁榆生不宜过露痕迹479

不沾富贵气习479

人肯立志,凡事都可做到480

考前不可递条子481

夜饭不荤481

家中兴衰,全系于内政之整散483

对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484

为各房及子孙榜样485

家庭多获九弟之助486

晚年亦常服补药487

内眷不穿绸缎不用荤489

常怀愧对之意489

居官四败与居家四败490

盖屋摆地球仪491

纪官考取案首492

京师势利之薮492

败叶满山,全无归宿493

以身作则与用人494

悼念温甫495

手足情重495

超然对待荣观497

子弟骄多因父兄骄497

晚年心态:盼添丁、重亲情、读理学498

收管好寄回的信函奏稿499

治世502

以宽厚之心待人502

用人听言皆难503

小心安命,埋头任事504

盛时预为衰时想504

郁怒最易伤人505

天道忌巧、盈、贰506

居乡居城,利害参半506

庸医多而良医少507

成事的动力:贪利激逼508

君子不谓命508

读书贵有心得509

良友及不测之祸与窒欲惩忿509

古人胸次潇洒旷远510

为势所驱511

两副联语512

不要求取回报513

思得一二好友513

以厚实矫世之浇薄浮伪等514

光明俊伟之文章515

静中细思人生之有限515

读韩文岸然想见古人516

检讨与小珊争吵的不是517

誉人言不由衷518

内讼种种519

不做权臣521

于勤俭谨信外加忍浑523

何绍基与冯树堂、吴廷栋524

良友言行之启迪525

饱学之士汪梅村527

日记与人才夹袋527

吃苦与不留钱财给子孙528

罗遵殿是当世第一清官529

与胡林翼互许为知言529

周弢甫颇习洋务530

演奏浏阳古乐531

严树森效胡林翼而适得其反532

称赞李鸿章杀降532

李善兰与张斯桂、张文虎533

老辈好善534

人才档案534

叹惜友人凋落537

取笃实践履之士541

君子之看待施与报543

以朱子之说格物致知545

生平重视友谊548

转机始赖一二人549

不忧兵与饷而叹人才缺549

官府若不悔改则乱萌未息550

希图挽回天心550

直道而行551

讨厌宽厚论说模棱气象552

相信与相疑552

窗棂愈多则愈蔽明553

荆轲之心,苌宏之血553

士各有志554

互相箴规555

以得人为强555

渐实则能渐平556

饱谙世态557

礼义法度当应时而变557

湘军兵勇体质荏弱558

穷途白眼558

此处好比夷齐之垅559

懵懂祓不祥560

取人小处实处,与人大处空处561

天下事理皆成两片561

忠于统领562

祸生于舌端笔端563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563

功效564

治政568

不轻受人惠568

不得罪东家,好来好去568

愚公移山569

凡事皆贵专569

在外与居乡不同570

风水未可尽信571

大员之家,不涉公庭571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572

并非升官即贤肖572

拟办社仓573

上疏批评皇上的用意575

乡民可与谋始,难与乐成576

以写日记治无恒之弊576

书吏中饱577

惜物577

功名之地难居578

对世态的略识与不识579

等差与仪文580

随缘布施580

耐烦581

去冗员浮杂582

声闻可恃又不可恃582

去阘冗583

不要钱,不怕死583

抓住时机做成一个局面584

勉力去做而不计成效祸福585

做湖南出色之人586

力除官气587

痛恨不爱民之官587

天下似无戡定之理588

不轻进人,不妄亲人589

勤王宜兄弟同行589

接洋人条款,知大局已坏589

择术不慎590

说话要中事理、担斤两591

不忍独处富饶591

一门之内,迭被殊恩592

多选替手为第一义593

强矫与谦退593

盐务利弊594

怀临深履薄之惧596

死在金陵,不失为志士596

乱政与善政597

不恃无意外之罚597

处大位大权能善末路者少598

上奏折是人臣要事598

以明强为本599

不表无形之功600

每折看两遍601

居上位而不骄极难601

不可市恩602

江西盐务603

大事有天运与国运主之603

何必郁郁605

沅甫恐难久甘寂寞606

天下多有不深知之人事607

湘军中的哥老会609

学郭子仪610

调度文书以少为好610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611

疏语不可太坚612

富贵常蹈危机612

乱世为司命是人生之不幸613

处此乱世,寸心惕惕613

辞职难以允准614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615

以菲材居高位616

查阅《清会典》及《明史》617

清介谦谨617

以散员留营618

危难之际断不可吝于一死619

外官有景况苦的619

居敬大有益于身心620

盛气与自是621

睡梦缺好意味622

力戒争胜之心622

奄奄思睡623

儒缓623

诚中形外623

公私事繁624

大胜前的处境与心境625

老九谏大哥之短627

修建富厚堂用钱七千串627

愧悔八两银子打造银壶628

对德业和学业的愧悔629

君主的用心用人630

宰相妨功者多631

功高震主632

改进漕运的设想632

天下大事十四宗633

官员的养廉费634

用绅士之法634

法立令行,整齐严肃635

矫激得美名,要结得民心635

人才以陶冶而成636

所费与所报相差三四十倍636

不与不终不胜637

襟怀豁达与心力劳苦638

夜间功课638

文人空虚639

与李元度约法五章639

委员与绅士的职责640

明不傍烛,则严不中礼641

一省风气依乎数人641

督抚之道与师道无异642

办事的方法643

保举太滥645

全仗年丰民乐645

读吴文镕批文646

不轻于兴作647

苏州城里的官场特色647

忍耐648

璞玉之浑含649

持其大端650

命数有定650

不收分外银钱651

书生血诚徒供唾弃之具651

三大患652

捐去陋伪653

非好为高论653

乱世须用重典654

慎行保甲制657

内持定见,外广延纳657

去害安民658

严而有律659

劝捐659

成败利钝,付之不问660

刲骨和羹660

痛恨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661

战时人道663

戒惧惕厉与傲兀郁积663

无地方实权不能带兵664

非从利者可从权665

先乱是非而后政治颠倒665

再次出山改变做法666

用人667

仪文与真意668

宦途人情薄如纸668

人心日非,吏治日坏669

屏去虚文,力求实际669

留意人才670

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670

朴实廉介为人之好本质671

想学战又想读书673

宁取乡气,不取官气673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674

高明者与卑琐者675

儒生气象675

在乎得人而不在乎得地676

成败无定677

劝诫浅语十六条678

治军688

训诫军中要务688

何必与兵事为缘689

用兵种种690

军气与将才692

八点经验之谈693

不宜以命谕众695

696

人力与天事697

看地势察敌情及其他698

无以多杀为悔700

学周瑜的冷静700

布袋与草把的使用701

水师骄傲702

早进与晚进703

招降及驾驭悍将703

蚁穴与冲要等705

选将及将兵705

死里求生与相机706

气敛局紧707

在人而不在器708

兵无常法及宁拙毋巧等709

审机审势与审力710

以抬鸟刀矛为根本711

蓄留气力、忌讳名声及变化不测711

全军为上712

不可贪多而无实712

军事机宜若干条713

识主才辅,人半天半715

呆兵围城及使用大炮等716

部曲断断不能全撤717

安慰吉字营718

与捻军作战718

但有志即可奖成721

骄惰最误事721

主客正奇722

士气的激励723

治兵的体会与感悟725

威克厥爱727

军营日常要务727

团练无益729

恩与仁,威与礼730

碾制火药731

树人与立法等731

去庸俗之见,可与言道732

用兵与声律相通733

见人危而不能救734

挡牌与炮子734

越寨攻敌736

疆场磨炼豪杰743

对团练和额兵的认识744

绿营败不相救745

团与练746

秋毫无犯747

改弦更张748

对将官的四点要求748

因量器使749

得士卒之心750

练勇精强,器械精致750

岂能贵耳贱目751

水陆并进752

不用营兵镇将753

履之后艰754

扎营哨探等754

不可以寻常行墨困倔奇男子755

军事以气为主756

知识与经验种种758

不善临阵759

湘军归农及其他760

无人情,百求不应762

愈易愈简愈妙763

治军所感所得764

行军禁止骚扰767

择地筑垒种种767

军歌三首770

嘉言钞776

成败不复计776

普通人喜从众776

做一分,算一分777

以勤慎补拙777

危难之际察人778

不说假话778

视爱民为性命根本之事779

简傲不是风骨779

君逸臣劳780

自立与推诚780

奉方寸如严师780

诚心虚心781

任事之人,不必惧毁782

与运气赌一赌782

知人晓事783

不问毁誉784

以勤为本,以诚为辅785

逆亿命数是薄德785

坚志、苦心、勤力786

“有恒”为作圣之基786

耐烦786

最忌势穷力竭787

处逆境宜以宽自养787

人力居三天命居七788

未可滞虑789

道理不可说得太高789

危险之际见爱者790

临阵须臾之顷790

实行与粗浅790

变易须十倍之力791

畏有识者窃笑791

将心放宽792

不嫉妒,不贪婪792

困厄激发人的潜力793

心得与疑义794

规模远大与综理细密794

盈科后进795

以专而精,以纷而散796

脚踏实地796

长傲致败797

善始善终与拼搏求人797

不轻率进退798

焦躁则办事不妥799

人生适意时799

愧于不恕800

死生置之度外800

习劳为办事之本801

事后悔议者阅历浅801

军事忌预说801

苦于不自知802

打仗靠一己802

名实与劳赏等803

报国修行803

畏惧敬慎804

强从明出804

积劳者非成名享福者805

俭廉直忍806

胸次浩大806

崇俭习劳807

小心埋头807

蝮蛇螫手,壮士断腕807

置毁誉祸福于度外808

硬字诀809

立志即金丹809

袁婿学坏810

贪利与激逼成事811

庄敬自强811

骄惰误事812

清早单开812

精神贯注与军事日进813

君子慎独813

原才814

规僚友之过816

立志及刻苦与坚毅817

骤为遽成与一览易尽818

德不苟成,业不苟名818

安而思危,乐而不荒819

求人与不求人820

俭约可不求人820

不自暇逸820

所习之重要821

导向之重要821

不敢造次忘艰苦822

克己爱人,去伪崇拙823

气节与养士厚薄无关824

亲历艰苦,食之弥安825

不必一一求有济825

《唐浩明点评曾国藩语录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浩明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曾国藩评传(1996 PDF版)
曾国藩评传
1996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  第2版( PDF版)
理论力学 第2版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  上册( PDF版)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 上册
中国律师文书样本大全(1996.01 PDF版)
中国律师文书样本大全
1996.01 海潮出版社
钟书河评点曾国藩家书  兄弟编  下( PDF版)
钟书河评点曾国藩家书 兄弟编 下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唐浩明评点  曾国潘家书  修订版  下( PDF版)
唐浩明评点 曾国潘家书 修订版 下
北京:华夏出版社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 PDF版)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
长沙:岳麓书社
唐浩明文集  曾国藩  下( PDF版)
唐浩明文集 曾国藩 下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浩明文集  曾国藩  中( PDF版)
唐浩明文集 曾国藩 中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下(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曾国藩文集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文集 下
1999 北京:京华出版社
曾国藩家书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家书 下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  中国金融卷  第4册(1999 PDF版)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国改革与发展文鉴 中国金融卷 第4册
1999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曾国藩自述  下(1996 PDF版)
曾国藩自述 下
1996 海口:海南出版社
曾国藩日记  下(1999 PDF版)
曾国藩日记 下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