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学 下 修订版》求取 ⇩

第十章欲、爱、苦乐11

第一节佛教的人生欲望观11

一、人类的需要、动机和欲望12

二、贪欲及其危害、起因18

三、善法欲23

四、贪欲与善法欲同出一源25

五、“以欲制欲”,以智化欲27

第二节34

一、爱的名义与种类35

二、贪爱相种种38

三、贪爱生起的因缘43

四、贪爱的特性与恶果49

五、爱的正面作用60

六、贪爱的超越与转化64

七、慈悲与法爱73

第三节佛教苦乐观78

一、“诸受皆苦”79

二、非圣财所生乐86

三、圣财所生乐、现法乐、后世乐、离欲乐93

四、涅槃乐96

五、超越苦乐,以苦为乐99

第十一章老病死及宗教信仰心理104

第一节老、病、死亡心理104

一、老年心理及老苦104

二、疾病心理及病苦108

三、死苦及死亡心理110

四、自杀、安乐死心理118

第二节关怀老病死亡,战胜老病死苦124

一、关怀老病124

二、佛教的临终关怀127

三、以智慧战胜老病死苦133

第三节宗教信仰心理142

一、宗教、信仰及其起源143

二、怖畏、依怙、向上三种宗教心理146

三、宗教信仰心理的特点、作用155

四、正信与迷信161

五、“信为道元功德母”171

第十二章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上)176

第一节以正见正志安心178

一、树立正见正信179

二、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181

第二节报恩心、责任心、慈悲心的培养185

一、报恩心、孝顺心与责任心185

二、慈悲心的培养增广194

第三节以正戒约束心198

一、戒——防非止恶198

二、菩萨戒、秘密戒及戒律治心的殊胜201

第四节以不放逸防护自心207

一、守护根门207

二、恒自护心,八风不动210

第五节以方便对治调心213

一、对治、转治等五法214

二、明觉法217

三、理情法与自我提醒法220

四、念想法与“八念”、“十随念”223

五、观想法与不净观226

六、息念、转移、纵念、增益、升华等法228

七、接纳、命名、观察、提问等法231

八、心理创伤的医治233

第六节喜舍与忏悔236

一、以喜乐滋养心236

二、以“舍”放松心242

三、以忏悔清洗心245

四、以“七觉支”调节心251

第十三章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下)253

第七节以禅定炼心253

一、修定的资粮与“加行”254

二、身、心、息、食、睡的调和257

三、入禅门径259

四、修定的基本要点269

第八节以智慧清净心270

一、彻净其心,必依般若271

二、四念处观275

三、大乘诸法实相观278

四、随时随处可修的随自意三昧286

第九节以万行庄严心288

一、六度——佛教精神体操288

二、利乐众生与四摄法294

第十四章明心见性之道298

第一节明心见性的方法(上)298

一、由止观门渐修见性298

二、由观心而见性300

三、顿悟见性304

第二节明心见性的方法(下)314

四、由修真如三昧而见性314

五、由参究而见性319

六、由持名念佛与禅净双修而见性327

七、由修持咒观想等密法而见性333

第三节心性之印定336

一、“以心传心”与活泼机用336

二、“知之一字,众妙之门”339

三、以了义教印证344

四、以公案印证350

五、以般若、涅槃之用及十问十门印证350

第四节解悟、证悟及悟修之顿渐353

一、禅宗之悟与修353

二、藏密之悟与修357

第十五章定心360

第一节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360

一、由散入定的初步进程360

二、四禅八定363

三、出世间禅定的修证365

第二节定心的身心效应368

一、禅定的良性生理效应369

二、“禅悦”372

三、禅定提高智商的效应375

四、禅定提高情商及心理治疗的效应377

五、禅定的“发功”效应379

第三节禅定与神通380

一、由禅定修得的五种神通380

二、由定发通382

三、由定发通的原理384

第十六章修行偏差的针治388

第一节禅病及其治疗388

一、生理性禅病的治疗389

二、治修定“乱心病”方394

第二节修行者异常、变态心理的调治404

一、烦恼妄念增盛404

二、厌世407

三、封闭心理及人际关系障碍410

四、情绪过激与心理变态411

五、相似神通、境界光影的错认413

六、神经质的罪疚感416

七、邪教痴迷者的治疗418

第十七章清净心422

第一节小乘道清净心的进程422

一、七清净、十五阶梯、四预流支422

二、七贤位427

三、四向四果430

四、阿罗汉的清净心436

第二节大乘道清净心的进程442

一、菩萨十信、三贤、四加行位443

二、菩萨十地及佛果位446

第三节密乘道清净心的进程450

一、破三妄执,即身成佛450

二、无上瑜伽的即身成佛452

第四节佛陀的清净心457

一、原始教典和小乘论典说佛陀清净心457

二、大乘说佛陀清净心462

第十八章佛教心理学的现代应用468

第一节身心疾病的佛教治疗468

一、精神心理疾病的佛教疗法470

二、心身病及生理性疾病的佛法治疗481

第二节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494

一、不良嗜好的心理医治494

二、病态社会心理的医治501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507

一、做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507

二、管理情绪,提高情商心商509

三、人际关系智商的培养523

四、提高“逆商”,安度人生难关532

五、无常、无住与心理应变536

六、佛教与个人成长538

第四节佛教管理心理学552

一、领导者的自我修炼553

二、佛教管理模式557

第五节佛教与教育及智力开发564

一、教师的心理修养及师生关系564

二、佛教的教育方法567

三、智力提高及潜能开发570

第六节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573

一、把握人心、表现性灵573

二、空灵的艺术境界575

三、培养最佳创作心态577

四、启发创作方法579

第七节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583

一、应机说法583

二、说法者应具的条件及说法讲演的技巧585

第八节罪犯改造及“事业法”590

一、佛教与罪犯改造591

二、“事业法”、法事及其他592

第九节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596

一、佛法对构建“大心理学”的启迪597

二、佛法对科学的启迪601

三、佛法对现代文明的启迪603

主要参考文献606

一、佛学类著作606

二、心理学及其它著作609

三、相关文章613

《佛教心理学 下 修订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兵著;普贤行愿研修会校 弘化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级医师资格专业理论考试题集(1993 PDF版)
中级医师资格专业理论考试题集
1993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美国总统的警卫工作(1979年09月第1版 PDF版)
美国总统的警卫工作
1979年09月第1版 群众出版社
地理  修订版(1987.06 PDF版)
地理 修订版
1987.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  (修订本)(1989年05月第1版 PDF版)
管理心理学 (修订本)
1989年05月第1版 甘肃人民出版社
艺术与视觉心理学  修订新版(1982 PDF版)
艺术与视觉心理学 修订新版
1982
成人心理学  修订3版( PDF版)
成人心理学 修订3版
桂冠图书有限公司
心理学  修订本(1984 PDF版)
心理学 修订本
1984
诗学史  下  修订版( PDF版)
诗学史 下 修订版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营销心理学  修订版(1999 PDF版)
营销心理学 修订版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  修订版(1996 PDF版)
医学心理学 修订版
1996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学  修订版(1996 PDF版)
心理学 修订版
199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修订版(1995 PDF版)
社会心理学 修订版
1995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材料力学  下  修订版(1986 PDF版)
材料力学 下 修订版
1986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物理学  修订版(1988 PDF版)
物理学 修订版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  修订版(1992 PDF版)
管理心理学 修订版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