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史志 吉林新志》求取 ⇩

目录1

上编 自然之部1

第一章 疆域1

第一节 位置1

一、方位1

二、经度1

三、纬度1

第二节 广袤及面积1

第三节 疆界2

一、对俄界务2

附 气候表(1)(2)(3)4

第二章 地形8

第一节 概况8

第二节 山系8

一、长白山脉8

二、完达山脉8

二、对日界务8

二、发源长白山东南麓二水系:20

1、绥芬河20

3、乌苏里江20

2、图们江20

三、辽河水系20

三、老岭山脉20

2、松花江20

1、黑龙江本流20

一、黑龙江水系:20

第三节 水系20

五、本省山地之特色20

四、吉林哈达山脉20

第四节 湖泊52

一、兴凯湖52

二、小兴凯湖52

二、地层之由来56

一、地壳之生成56

第一节 地史述略56

第三章 地质56

三、镜泊湖56

三、地史58

第二节 本省地质概况58

一、山岩部58

二、平原部61

第四章 气候61

第一节 概况61

一、本省气候之七大特点61

二、气候之概况63

三、本省气候与农作63

第二节 测候63

五、药用动物70

四、水产类70

三、虫类70

二、禽类70

第二节 动物70

第一节 概况70

第五章 物产70

一、兽类70

四、谷类77

八、药用植物77

七、草类77

六、瓜类77

五、蔬类77

三、果类77

二、木类77

六、全省森林面积表七77

一、森林附全省窝集表77

第三节 植物77

第四节 矿物105

一、概况105

八、东珠122

九、乌拉草122

七、貂皮122

六、人参122

十、麻特哈鱼122

十一、答抹哈鱼122

二、吉林全省矿产一览表122

四、麻122

三、大豆122

二、肥猪122

一、鸡卵122

第五节 特产122

五、黄烟122

第六节 特产之研究127

一、大豆之研究127

二、麻之研究127

三、黄烟之研究156

下编 人文之部156

第一章 名称及沿革156

第一节 名称156

第二节 沿革156

第二节 区划157

第二章 区划157

第一节 沿革157

第三章 人民165

第一节 种族及其由来165

一、汉族165

二、满族165

三、回族165

四、蒙族165

五、索伦人及达尔瑚人165

六、黑斤人165

七、大和族(删略)165

八、韩族165

九、斯拉夫族165

第二节 户口及其分布170

四、回语178

三、蒙语178

五、朝鲜语178

第三节 语言178

一、汉语178

附 全省户口表178

二、满语178

第四节 文字187

一、汉文187

二、满文187

三、蒙文187

四、回文187

五、朝鲜文187

第五节 衣食住221

一、衣221

二、食221

三、住221

三、家族226

五、男女职业界限之破除226

四、职业226

附 全省民房租价表226

二、男女226

一、屯落226

第六节 生活状况226

第七节 中国内地人移来概况230

第八节 性质及特习231

一、性质231

(2) 汉族年中行俗234

(1) 阿衡访问记234

六、年中行俗234

五、满人礼俗234

四、礼式234

三、祭礼234

一、婚礼234

第九节 礼俗234

二、特习234

二、丧礼234

六、喇嘛教259

十一、庙堂259

十、杂神之信仰259

九、近宗教性之社会团体259

八、耶稣教259

七、叉玛教259

十二、吉林省各县宗教统计表259

四、回教259

三、道教259

二、佛教259

一、儒教学说之影响259

第十节 宗教259

五、在理教259

第四章 教育271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鸟瞰271

(5) 吉林省试院及考棚272

三、 乡塾272

(2)新学制表272

(1) 旧学制表272

二、 改制以后272

(6)吉林省学署272

(2) 吉林省书院表272

(4) 吉林省义学表272

(3) 吉林省官学表272

(1) 吉林省学宫表272

一、 改制以前272

第二节 吉林教育略史272

六、学校附教育状况表六282

五、官署282

四、男女教育沟通282

二、学风282

一、概观282

第三节 教育现状282

三、教育局长之生活精神与各县教育282

第五章 实业303

第一节 农业304

一、土地(附统计表四)304

二、农民304

三、组织304

四、耕种情形304

五、消费及运售304

六、农民生活状况304

七、副业304

八、产量及价值(附农产统计表四)304

九、农事研究304

(4)杂矿337

(3) 铜银矿337

(2) 煤矿337

四、 矿区表337

一、沿革337

(1) 金矿337

二、现状337

第二节 矿业337

第三节 林业372

一、概况372

二、砍伐及运输情形372

三、运输上之困难372

四、销售372

五、发放林场情形372

五、 林政现制372

六、 工业经济之组织393

四、新式工业393

三、旧式工业393

二、满洲实业略史393

第四节 工业393

一、概况393

第五节 商业417

一、概观417

二、组织417

三、商场417

四、运输417

五、物价417

六、主要商品417

七、输出入额417

八、商业经济之组织417

九、外国人在本省所经营之工商业417

第六节 水产业448

一、水产之种类448

二、产鱼地448

第二节 陆路452

第一节 概况452

三、搭捞概况452

第六章 交通452

四、渔户及鱼产量概况调查表452

第三节 水路456

一、松花江概况456

二、航业456

三、汽船概况456

四、船只数目456

五、造船及营业456

六、满洲造船事业456

七、 东北造船所456

八、 第四节 铁路472

一、满洲铁路网下之吉林铁路472

二、吉林省内已成各路之概况472

二、电政477

一、邮政477

第五节 邮电477

三、无线电信电话498

第七章 财政498

第一节 概况498

第二节 税率499

第三节 征收机关505

第八章 货币509

第一节 昔时通货509

第二节 近时(事变前)通货511

第三节 事变前通货市价之消涨515

第四节 现在通货515

第九章 金融518

第一节 概况518

第二节 金融机关519

第三节 利率521

第二节 行政区划527

第一节 沿革527

第十章 行政527

第三节 行政组织528

第四节 事变前全省各县行政人员籍别统计532

第五节 各县政况概观532

第六节 民间甘苦534

第七节 地方自治536

第八节 公安539

第十一章 军事545

第十二章 外交549

第一节 民众对外观念549

第二节 本省外交机关(原略)549

第三节 驻吉各国领事馆(原略)549

第四节 关系吉林之各项条约(原略)549

第五节 满洲国成立后之外交情形549

第十三章 都埠及市镇552

第十四章 古迹565

《吉林史志 吉林新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德惠,刘爽著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地理(1989 PDF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地理
1989 北京:新华出版社
吉林外纪、吉林志略(1986年06月第1版 PDF版)
吉林外纪、吉林志略
1986年06月第1版 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地志 鸡林旧闻录 吉林乡土志(1986年06月第1版 PDF版)
吉林地志 鸡林旧闻录 吉林乡土志
1986年06月第1版 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史志  吉林公署政书( PDF版)
吉林史志 吉林公署政书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史志  吉林地志( PDF版)
吉林史志 吉林地志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史志  吉林外记( PDF版)
吉林史志 吉林外记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史志  吉林志书( PDF版)
吉林史志 吉林志书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风物志(1985 PDF版)
吉林风物志
1985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统志( PDF版)
吉林统志
吉林新志  下(1934 PDF版)
吉林新志 下
1934
吉林新志  上(1934 PDF版)
吉林新志 上
1934
吉林地志(1913 PDF版)
吉林地志
1913
吉林新志  下( PDF版)
吉林新志 下
吉林通志  下(1986 PDF版)
吉林通志 下
1986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新志(1991 PDF版)
吉林新志
1991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