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精言妙论》求取 ⇩

老聃 春秋·周1

道,可道1

无名,天地之始1

常无,欲以观其妙1

玄而又玄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

目 录1

有无相生2

圣人处无为之事2

万物作焉而不辞2

夫唯弗居2

不尚贤2

企者不立 (12

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3

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 (313

君子泰而不骄 (113

轻则失根 (13

天地不仁3

圣人之治3

为无为3

挫其锐3

道,冲而用之3

天长地久4

多言数穷4

谷神不死4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4

居,善地5

惟不争5

持而盈之5

功遂身退5

载营魄抱5

上善若水5

三十辐共一毂6

五色令人目盲6

生之畜之6

豫焉若冬涉川7

贵以身为天下7

凡人之大体 (297

视之不见7

乃恐 (618

植固而不动,奇邪8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8

不足 (28

不知常8

物芸芸8

致虚极8

孰能浊以静之8

绝学无忧9

大上,不知有之9

绝圣弃智9

大道废9

见素抱朴9

众人熙熙10

俗人昭昭10

众人皆有以10

孔德之容10

道之为物10

不自见11

希言自然11

唯不争11

曲则全11

道大12

人法地12

重为轻根12

有物混成12

善行无辙迹13

知其雄13

善人者13

圣人常善救人13

天地相合14

物壮则老14

物或行或随14

知其白14

知其荣14

将欲歙之15

侯王若能守之15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5

鱼不可脱于渊15

知人者智15

前识者16

上德不德16

失道而后德16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16

天得一以清16

大方无隅17

上士闻道17

天下万物生于有17

反者,道之动17

贵以贱为本17

万物负阴而抱阳18

道生一18

强梁者18

天下之至柔18

无有入无间18

物或损之而益18

知足不辱19

不言之教19

甚爱必大费19

大成若缺19

大直若屈19

清静为天下正19

祸莫大于不知足19

圣人不行而知20

为学日益20

圣人无常心20

圣人在天下20

不出户,知天下20

善摄生者21

道生之21

道之尊21

塞其兑21

大道甚夷22

见小曰明22

用其光22

善建者不拔22

以身观身22

正复为奇23

治人事天23

治大国23

以道莅天下23

祸兮福之所倚23

知者不言23

其政闷闷23

大国以下小国24

其安易持24

轻诺必寡信24

图难于其易24

道者,万物之奥24

圣人欲不欲25

民之从事25

合抱之木25

古之善为道者25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26

王者26

圣人处上而民不重26

我有三宝26

夫慈,以战则胜26

古之善为士者不武26

色厉而内荏 (127

民不畏死27

天之道27

民不畏威27

抗兵相加27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27

民之饥28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28

坚强者死之徒28

兵强则灭28

受国之垢29

柔之胜刚29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29

天下莫柔弱于水29

于人29

小国寡民29

小知不及大知30

信言不美30

圣人不积30

庄周战国·宋30

至人无己31

鹪鹩巢于深林31

举世而誉之31

乘天地之正31

庖人虽不治庖32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32

之观32

之人也32

子独不见狸狌乎32

望其圹 (132

大知闲闲33

随其成心而师之33

今夫斄牛33

物无非彼34

道隐于小成34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34

欲是其所非34

方生方死35

彼亦一是非35

彼是莫得其偶35

以指喻指之非指35

彼出于是35

唯达者知通为一36

道行之而成36

举莛与楹36

其分也,成也36

庸也者,用也36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37

贤者识其大者 (437

圣人和之以是非37

滑疑之耀37

是非之彰也37

天地与我并生37

道未始有封37

注焉而不满38

六合之外38

大道不称38

道昭而不道38

知止其所不知38

有大觉而后知39

丘也与女皆梦也39

毛嫱丽姬39

义之端39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40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40

吾生也有涯40

始臣之解牛之时41

泽雉十步一啄41

彼节者有间41

方今之时41

为善无近名41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42

德荡乎名42

道不欲杂42

指穷于为薪42

适来,夫子时也42

始乎谅43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43

汝不知夫螳螂乎43

美成在久43

保始之徵44

受命于地44

人莫鉴于流水44

山木,自寇也44

鉴明则尘垢不止44

知不可奈何45

德有所长45

平者,水停之盛也45

使日夜无陈45

战而死者45

知天之所为46

有人之形46

何谓真人46

吾所谓无情者46

古之真人47

不忘其所始47

死生,命也47

彼特以天为父47

大块载我以形48

道有情有信48

泉涸48

善妖善老48

得者,时也49

今大冶铸金49

血气刚强 (149

在太极之先49

鱼相造乎水50

天之小人50

同则无好也50

汝游心于淡50

猿狙之便来执51

常然者51

凫胫虽短51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51

天下尽殉也52

伯夷死名52

小人则以身殉利52

小惑易方52

埴木之性53

吾所谓臧者53

同乎无知53

纯朴不残53

之盗54

残朴以为器54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54

世俗之所谓知者54

跖曰54

善人不得圣人之道55

不立55

为之仁义以矫之55

川竭而谷虚55

唇竭则齿寒55

故绝圣弃知56

鱼不可脱于渊56

故逐于大盗56

彼窃钩者诛56

昔尧之治天下也57

人大喜邪57

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57

彼人含其明57

天下58

贵以身于为天下58

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58

天地有官58

君子不得已而临莅58

无为为之之谓天59

其与万物接也59

视乎冥冥59

天地虽大59

水静则明烛须眉60

圣人之静也60

百年之木60

三人行60

无为也61

其动也天61

静而圣61

古之王天下者61

天不产61

本在于上62

三军五兵之运62

夫子若欲62

夫道,于大不终62

斫轮63

天有六极五常63

形色名声63

以敬孝易63

至贵64

乐也者64

水行莫如用舟64

譬三皇五帝64

怨、恩、取、与65

以富为是者65

名,公器也65

中无主而不止65

去知与故66

不为福先66

圣人之生也天行66

鹄不日浴而白66

悲乐者66

德,和也67

道无以兴乎世67

当时命67

心不忧乐67

丧己于物68

68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68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68

道固不小行68

计人之所知69

大知观于远近69

夫物,量无穷69

可以言论者70

自细视大者不尽70

又何以知毫末70

大人之行70

以道观之71

以差观之71

知天地之为稊米71

知东西之相反71

昔者尧、舜让而帝71

梁丽可以冲城72

何少何多72

道无始终72

师天而无地72

一虚一满73

消息盈虚73

无以人灭天73

水行不避蛟龙者73

察其始73

死,无君于上74

久竹生青宁74

咸池九韶之乐74

君子之交淡若水75

以利合者75

以瓦注者巧75

有生必先无离形75

既雕既琢75

至阴肃肃76

生也死之徒76

生有所乎萌76

哀莫大于心死76

无始而非卒也76

汝身非汝有也77

六合为巨77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77

其所美者为神奇77

人生天地之间77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78

一雀适羿78

大乱之本78

举贤则民相轧78

是其于辩也78

冻者假衣于春79

风之过79

为天下者79

爱民,害民之始也79

圣人未始有天79

力不足则伪80

万物有乎生80

蘧伯玉行年六十80

匿为物80

言之所尽81

安危相易81

欲恶去就81

阴阳相照相盖相治81

丘山积卑而为高81

穷则反81

有甚忧82

木与术相摩则然82

言而足82

道不可有82

有名有实82

德溢乎名83

知无用83

去小知而大知明83

谋稽乎誸84

荃者所以在鱼84

孔丘春秋·鲁84

学而时习之84

人不知而不愠84

其为人也孝弟84

弟子入则孝85

君子务本85

巧言令色85

道千乘之国85

君子不重则不威86

不患人之不己知86

贫而乐86

君子食无求饱86

父在观其志86

吾十有五87

道之以政87

诗三百87

为政以德87

无违87

温故而知新88

视其所以88

吾与回言终日88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88

父母惟其疾之忧88

生,事之以礼88

学而不思则罔89

君子周而不比89

先行其言89

君子不器89

攻乎异端89

知之为知之89

多闻阙疑89

临之以庄则敬90

举直错诸枉90

人而无信90

书云孝乎90

君使臣以礼91

成事不说91

人而不仁91

礼,与其奢也91

见义不为91

段因于夏礼91

里仁为美92

人之过也9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92

富与贵92

唯仁者能好人92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92

从流下而忘反 (193

能以礼让为国93

放于利而行93

君子怀德93

君子之于天下93

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93

朝闻道93

吾道一以贯之94

不患无位94

君子喻于义94

见贤思齐94

事父母几谏94

父母在94

朽木不可雕95

邦有道95

德不孤95

君子欲讷于言95

以约95

古者言之不出95

父母之年95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96

敏而好学96

始吾于人96

十室之邑96

老者安之96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96

中人以上97

知之者97

人之生也直97

质胜文则野97

贤哉回也97

中庸之为德98

君子博学于文98

知者乐水98

夫仁者98

默而识之98

能近取譬98

暴虎冯河99

不愤不启99

志于道99

德之不修99

富而可求也99

饭疏食100

其为人也100

三人行100

我非生而知之者100

求仁而得仁100

奢则不孙101

人洁己以进101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101

亡而为有101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101

恭而无礼则劳102

好勇疾贫102

民可使由之102

兴于诗102

君子笃于亲102

君子坦荡荡102

不在其位103

邦有道103

危邦不入103

笃信好学103

三年学不至于谷103

有周公之才之美103

狂而不直104

学如不及104

禹,吾无间然104

麻冕,礼也104

拜下,礼也104

吾少也,贱104

吾有知乎哉105

君子居之105

吾未见105

譬如为山105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105

后生可畏106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106

三军可夺帅106

岁寒106

知者不惑106

论笃107

所谓大臣者107

可与共学107

先进于礼乐107

未能事人107

过犹不及107

足食108

克己复礼为仁108

浸润之谮108

己所不欲108

出门如见大宾108

非礼勿视108

居之无倦109

爱之欲其生109

主忠信109

文犹质也109

民无信不立109

听讼109

君子之德风110

君子成人之美110

政者,正也110

苟子之不欲110

举直错诸枉110

忠告而善道之110

名不正,则言不顺110

君子名之必可言之111

诵诗三百111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11

上好礼111

其身正,不全而行112

君子和而不同112

言必信112

父为子隐112

无欲速112

近者说112

朋友切切113

君子易事而难说113

以不教之民战113

刚毅木讷近仁113

爱之,能勿劳乎114

君子而不仁者114

有德者,必有言114

邦有道,危言114

士而怀居114

邦有道,谷114

君子上达115

贫而无怨115

古之学者为己115

管仲相桓公115

君子耻其言115

上好礼116

贤者辟世116

不怨天116

以直报怨116

骥不称其力116

不逆诈116

君子固穷11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117

邦有道,如矢117

言忠信117

修己以敬117

群居终日118

躬自厚118

人无远虑118

放郑声118

工欲善其事118

志士仁人118

君子矜而不争119

君子义以为质119

君子求诸己119

君子不以言举人119

己所不欲119

巧言乱德119

小不忍119

吾尝终日不食120

人能弘道120

过而不改120

众恶之120

君子谋道不谋食120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120

知及之,仁能守之120

有教无类121

道不同121

知及之,仁能守之121

君子不可小知121

当仁不让于师121

君子贞而不谅121

有国有家者122

均,无贫122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122

天下有道122

天下有道122

辞达而已矣122

天下有道123

侍于君子有三愆123

善者三乐123

益者三友123

君子有九思124

生而知之者124

小人不知天命124

君子有三戒124

君子有三畏124

隐君以求其志125

见善如不及125

齐景公有马千驷125

不学诗无以言125

能行五者于天下126

好仁不好学126

坚乎磨而磷126

性相近126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126

割鸡焉用牛刀126

礼云礼云127

小子何莫学夫诗127

鄙夫128

恶紫之夺朱128

古之狂也肆128

道听而途说128

乡原,德之贼128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129

天何言哉129

君子义以为上129

饱食终日129

年四十而见恶129

君子惠而不费129

道二130

知我者其惟《春秋》130

自反而不缩130

德之流行130

不教而杀130

有物必有则131

巧而好度131

操则存131

天下有道131

审吾所以适人131

知者之知131

人有恶者五132

上失之132

聪明圣知132

嫚令谨诛133

吾有耻也133

夫水133

昔万乘之国134

居不隐者思不远134

遇不遇者134

如垤而进134

子从父135

虽有国士之力135

慎于言者不华135

昔者江出于岷山135

君子知之曰知之136

夫玉者136

其意136

君子,其未得则乐136

言要则知136

生今之世137

君子有三思137

君子有三恕137

君者,舟也138

弓调而后求劲138

无取健138

明主任计不信怒138

好肆不守折138

民在鼎矣139

为人下者乎139

爱而无私139

鸟则择木139

君子之行也139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140

龙食乎清140

荀况 战国·赵140

青,取之于蓝140

木受绳则直140

木直中绳140

吾尝终日而思141

神莫大于化道141

干越、夷貊之子141

不登高山141

登高而招141

君子生非异142

君子居必择乡142

兰槐之根是为芷142

蓬生麻中142

施薪若一143

质的张143

强自取柱143

肉腐生虫143

物类之起143

草木畴生143

不积跬步144

蚓无爪牙之利144

骐骥一跃144

积土成山144

言有召祸144

螣蛇无足而飞145

声无小而不闻145

真积力久则入145

目不能两视而明145

无冥冥之志者145

行衢道者不至145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146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146

146

不问而告谓之傲146

学莫便乎近人146

问楉者146

必由其道至147

礼恭147

未可与言147

百发失一147

一出焉147

人无礼则不生148

德操然后能定148

见善148

非我而当者148

志意修则骄富贵149

是是、非非谓之知149

以善先人者149

事乱君而通150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150

体恭敬而心忠信150

厌其源150

道虽迩151

人无法则伥伥然151

老老151

君子行不贵苟难151

君子之求利也略151

君子能152

君子崇人之德152

君子治治152

君子洁其身152

新浴者振其衣152

变化代兴153

天地为大153

千人万人之情153

公生明153

轻死而暴154

人之所恶者154

与人善言154

巨涂则攘154

廉而不见贵者154

先义而后利者荣155

鯈、?者155

朴悫者常安利155

自知者不怨人155

相形不如论心156

之泉156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156

君子注错之当156

君子者,信矣156

材性知能156

君子能为可贵157

不诱于誉157

可贵、可贱157

知者之举事157

君子耻不修157

工匠不知158

君子时诎则诎158

君子隐而显158

造父者158

舆固马选矣158

闻之而不见159

不闻不若闻之159

通则一天下159

人无师无法而知160

人有师有法而知160

人积耨耕160

习俗移志160

求之而后得160

圣人也者160

诸侯问政161

有良法而乱161

两贵之不能相事161

王者富民161

我聚之以亡161

王夺之人162

虎豹为猛矣162

始则终162

天地者,生之始162

天地生君子162

万物同宇而异体163

不教而诛163

人生不能无群163

水火有气而无生163

行一不义164

利而不利164

上一则下一164

用国者,义立而王164

国危则无乐君165

人主者165

百亩一守165

人主不公165

无国而不有治法165

主道治近不治远166

主好要166

有乱君,无乱国166

法不能独立166

君者,民之原也167

治则衍及百姓167

君射则臣决167

君者仪也167

法者,治之端也167

使贤者为之168

天子不视而见168

人贤而不敬168

敬人有道168

凡百事之成169

以桀诈桀169

尊严而惮169

川渊深169

积微170

财物货宝以大为重170

强本而节用170

天行有常170

堂上不粪170

大巧在所不为171

不为而成171

天不为人之恶寒171

君子敬其在己者171

上易知172

下安则贵上172

万物为道一偏172

大天而思之172

无性则伪之所加173

礼有三本173

羿、逢门者173

天地合而万物生173

凡人之患173

有志174

心不使焉174

人生而有知,知而174

道者,体常而尽变174

圣人知心术之患174

人生而有知,知而175

有异175

作之175

万物莫形而不见175

心者,形之君也175

口可劫176

心枝则无知176

身尽其故则美176

人心譬如槃水176

知之在人者177

仁者之行道177

以知,人之性177

其所以贯理177

名无固宜177

有兼听之明178

实不喻然后命178

君子之言178

欲虽不可尽178

无稽之言179

无万物之美179

道者,古今之正权179

权不正179

可道而从之179

人之性恶180

凡人之欲为善180

善言古者180

隐栝之生180

枸木必将待隐栝180

不富无以养民情181

涂之人181

君子之于子181

为人臣下者181

下臣事君以货181

迷者不问路181

以其本知其末182

文王诛四182

雨小,汉故潜182

善学者尽其理182

主道知人182

上好羞182

君子疑则不言183

善为诗者不说183

不足于行者183

少不讽诵183

多知而无亲183

祸之所由生184

是非疑184

凡物有乘而来184

大者不能184

友者,所以相有184

君子壹教184

无用吾之所短184

三尺之岸185

芷兰生于深林185

孟轲战国·邹185

万乘之国185

《汤誓》曰186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186

不违农时186

五亩之宅186

狗彘食人食187

庖有肥肉187

地方百里188

仁者无敌188

今夫天下之人牧188

不嗜杀人者188

老吾老189

挟太山以超北海189

一羽之不举189

保民而王189

推恩足以保四海190

小固不可以敌大190

无恒产而有恒心190

权,然后知轻重190

今王鼓乐于此191

明君制民之产191

惟救死而恐不赡191

乐以天下192

以大事小者192

书曰192

乐民之乐者192

左右皆曰可杀193

左右皆曰贤193

内无怨女193

以万乘之国194

为巨室194

贼仁者194

凿斯池也195

《书》曰195

天下195

苟为善195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195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195

人者195

志壹则动气196

告子曰196

当今之时196

行,或使之19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97

其为气也197

告子未尝知义197

诐辞知其所蔽198

非其君不事198

何事非君198

可以则仕198

以力假仁者霸198

以为无益而舍之198

仁则荣199

以力服人者199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199

太甲曰199

尊贤使能200

人皆有不忍之心200

无恻隐之心201

矢人201

凡有四端20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02

天时不如地利202

取诸人以为善202

仁者如射202

寡助之至203

天下有达尊者203

将大有为之君203

焉有君子203

以天下之所顺203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204

天未欲平治天下也204

有官守者204

古之君子204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204

《书》曰204

上有好者205

君子之德205

或劳心205

无君子205

人伦明于上205

物之不齐206

吾闻出于幽谷206

分人以财谓之惠206

亲者206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206

不直,则道不见206

富贵不能淫207

一齐人傅之207

居天下之广居207

志士不忘在沟壑207

离娄之明208

为高必因丘陵208

城郭不完208

责难于君208

徒善不足以为政208

爱人不亲209

天下有道209

天下之本在国209

行有不得者209

规矩,方员之至209

得其心有道210

为渊驱鱼者210

今之欲王者210

桀纣之失天下210

人必自侮210

自暴者211

道在迩而求诸远211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211

诚者,天之道211

争地之战212

善战者服上刑212

存乎人者212

听其言212

人不足与适213

君仁,莫不仁213

恭者不侮人213

嫂溺不援213

古者易子而教之213

事,孰为大213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214

之毁214

仁之实214

人之患214

人之易其言214

不孝有三214

如中也弃不中215

先圣后圣215

无罪而杀士215

君之视臣如手足215

为政者215

非礼之礼215

君子深造之以道216

大人者,言不必信216

之心216

言人之不善216

人有不为216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216

声闻过情217

汤执中217

苟为无本217

源泉混混217

言无实不祥217

以善服人者217

博学而详说之217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218

西子蒙不洁218

天下之言性218

所恶于智者218

可以取218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219

人少,则慕父母219

天之高也219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219

与言219

非仁无为也219

尧舜与人同耳219

君子可欺以其方220

非其义也220

太誓曰220

天不言220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220

仁人之于弟子220

圣人之行不同221

《伊训》曰221

观近臣221

闻柳下惠之风221

闻伯夷之风221

伯夷,圣之清者222

始条理者222

不挟长222

仕非为贫222

人性之善也223

位卑而言高223

夫义,路也223

以友天下之善士223

君有大过则谏223

求则得之224

富岁,子弟多赖224

口之于味224

凡同类者,举相似224

鱼,我所欲也225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225

虽存乎人者225

苟得其养225

仁,人心也226

一箪食226

所欲有甚于生者226

生亦我所欲226

拱把之桐梓227

体有贵贱227

饮食之人227

学问之道无他227

有天爵者228

人之所贵者228

令闻广誉施于身228

仁之胜不仁228

耳目之官不思228

不揣其木229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229

羿之教人射229

大匠诲人229

子服尧之服229

亲之过大而不怨230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230

君子之所为230

君子亦仁而已230

其君230

不教民而用之231

徒取诸彼231

君子之事君231

君子不亮231

长君之恶231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231

苟好善232

士止于千里之外232

迎之致敬以有礼232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232

人恒过232

好善优于天下232

入则无法家拂士233

存其心23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33

教亦多术矣233

尽其心者233

莫非命234

求则得之234

万物皆备于我234

人不可以无耻234

行之而不著234

乐其道235

士穷不失义235

人知之235

不耻不若人235

穷则独善其身235

古之人235

附之以韩魏之家236

君子所过者化236

以佚道使民236

待文王而后兴236

仁言不如仁声236

无为其所不为237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237

亲亲,仁也237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237

善政得民财237

善政,民畏之237

君子有三乐238

仰不愧于天238

不加238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238

于心238

圣人治天下238

孔子登东山238

君子所性,虽大行238

观于海者239

欲知舜与跖之分239

观水有术239

流水之为物239

执中为近之239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240

心害240

有为者辟若掘井240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240

恭敬而无实240

食而弗爱240

居移气240

居恶在240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241

绳墨241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241

挟贵而问241

君子引而不发241

其进锐者242

知者无不知242

于不可已而已242

君子之于物242

亲亲而仁民242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242

不爱242

春秋无义战243

梓匠轮舆243

征之为言正243

古之为关243

尽信《书》243

舜之饭糗茹草243

山径之蹊244

周于利者244

贤者以其昭昭244

仁也者,人也244

圣人,百世之师244

得乎近民而为天子244

民为贵244

充实之谓美245

其为人也小有才245

人皆有所不忍245

言近而指远245

诸侯之宝三245

养心莫善于寡欲246

非贤无急246

人病舍其田246

说大人,则藐之246

墨 翟 战国·鲁246

入国而不存其士246

太上无败247

非无安居247

今有五锥247

君必有弗弗之臣247

君子自难而易彼247

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248

江河之水248

良弓难张248

甘井近渴248

溪狭者速涸249

君主战虽有陈249

置本不安者249

天地不昭昭249

务言而缓行250

君子之道250

藏于心者250

志不强者智不达250

本不固者末必几250

言无务为多251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251

天下从事者251

善为君者,劳于论人251

染于苍则苍251

俭节则昌252

凡回于天地之间252

时年岁善252

上之所以使下者252

国有贤良之士众252

圣王之命252

夫尚贤者,政之本253

古者圣王为五刑253

诸侯不相爱253

爱之253

爱人者,人必从而253

今万乘之国254

古者有语254

今小为非254

古者有语曰255

义者政也255

言必有表255

世未易255

昔者暴王作之255

世俗之君子256

公孙龙战国·赵256

欲师之者256

马者,所以命形256

白马者,马与白256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257

视不得其所坚257

物莫非指257

天下无指257

指者,天下之所兼257

指固自为指257

得其白257

物白焉258

暴则君臣争258

青白不相与258

258

离也者,天下故独而258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259

259

夫名,实谓也259

天地与其所产259

疑行无名259

商鞅战国·秦259

有高人之行者260

法者所以爱民260

三代不同礼而王260

知者作法260

劳民者其国必无力261

前世不同教261

无宿治261

重刑而连其罪261

善为国者,官法明262

国去言则民朴262

今上论材262

诗、书、礼、乐262

壹则少诈263

今为国者多无要263

凡治国者263

农者寡者游食者众263

兵行敌所不敢行264

主贵多变264

以强去强者弱264

国为善,奸必多264

国富而贫治264

国好力,曰以难攻265

重罚轻赏265

国无力而行知巧265

威以一取十265

以治法者强265

以刑去刑266

用善则民亲其亲266

辩慧,乱之赞266

刑生力266

十里断者国弱266

贫者益之以刑则富267

罚重,爵尊267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267

治明则同268

民愚,则知可以胜之268

国治,断家王268

有道之国268

名利之所凑268

民之生,度而取长269

圣人之为国269

羞辱劳苦者269

上世亲亲而爱私269

兴王有道270

圣人不法古270

以王天下者并刑270

王道有绳270

古之民朴以厚271

吾所谓刑者271

古者,民藂生而群处271

治国者贵民壹271

能抟力而不能用者272

爵禄者兵之实272

有土者不可以言贫272

明主者用非其有272

人君不可以不审好恶272

离朱见秋毫百步之外273

明君之治273

王者之政273

兵起而程敌273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273

凡用兵,胜有三等274

恃其众者谓之葺274

王者之兵274

壮男过壮女之军275

以刑治,以赏战275

兵生于治275

四战之国贵守战275

贵齐殊使276

四寸之管无当276

以盛知谋276

守十者乩276

利出一空276

国之所以治者三276

可任277

人臣之事君277

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277

先王县权衡277

赏者文也277

有功于前278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278

以战去战278

谚曰278

昔之能制天下者279

善治者,使跖可信279

恃天下者,天下去之279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279

圣人知必然之理279

仁者能仁于人280

背法而治280

圣人有必信之性280

久处利势,必王280

国守安280

治大国小280

民之于利281

明主慎法制281

先王不恃其强281

今夫飞蓬遇飘风281

地非不大也281

物至则变282

事合而利异者282

举贤能,世之所治282

世之所谓贤者282

爱人者不阿282

外不能战,内不能守283

知者而后能知之283

名分未定283

为治而去法令283

国之所以重283

削株无遗根284

臣闻之曰284

284

一人奋死可以对十284

韩非战国·韩284

明主因治而终治之284

夫战者,万乘之存亡284

兵者,凶器也285

战战栗栗285

一动而弱于诸侯285

言顺比滑泽285

子胥善谋而吴戮之286

至言忤于耳286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286

度量虽正,未必听286

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287

虚静以待287

287

道者,万物之始287

明君之蓄其臣287

诸侯之博大287

万乘之君无备287

君无见其所欲288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288

有智而不以虑288

不贤而为贤者师288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288

289

明君之行赏289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289

国无常强289

其国乱弱289

若以誉进能290

明主使法择人290

贵贱不相逾290

治不足而日有余290

人臣之侵其主290

亡国之廷无人290

厉官威民291

法不阿贵291

绳直而枉木斫291

巧匠目意中绳291

威不贰错291

子罕说宋君292

人主将欲禁奸292

越王好勇292

虎之所以能服狗292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293

人君以情借臣之患293

物者有所宜293

权不欲见293

香美脆味293

四海既藏293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93

道者,下周于事294

圣人执一以静294

因天之道,反形之理294

道不同于万物294

道者,弘大而无形294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294

欲为其国,必伐其聚295

黄帝有言曰295

虚静无为,道之情也295

去喜去恶295

若天若地295

所谓亡君者296

行小忠,则大忠之贼296

事以密成296

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296

龙之为虫296

上失扶寸,下得寻丈296

圣人为法国者297

无捶策之威297

善任势者国安297

圣人之治国297

古有伯夷、叔齐者298

谚曰298

缓心而无成298

托于犀车良马之上298

舆人成舆299

很刚而不和299

两尧不能相王299

木之折也必通蠹299

王良爱马299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299

《桃氏春秋》曰299

日月晕围于外300

苦民以富贵人300

今夫水之胜火亦明300

变与不变,圣人不听300

伊尹毋变殷300

凡德者,以无为集301

小知不可使谋事301

镜执清而无事301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301

龟策鬼神不足举胜301

凡人难变古者301

功有实而实有光302

道有积而积有功302

302

礼者,外饰之所以谕302

义者,谓其宜302

德则无德302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302

爱人302

凡物不并盛303

人有福,则富贵至303

人有祸,则心畏恐303

先物行先理动303

礼繁者,实心衰303

祸难生于邪心304

道者,万物之所以然304

万物各异理304

以为近乎,游于四极304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304

兕虎有域,动静有时305

凡民之生生305

物之一存一亡305

道虽不可得闻见305

道譬诸若水305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306

周公曰306

议于大庭而后言306

大奸作则小盗随306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306

君见赏,臣则损之307

制在己曰重307

恬淡有取舍之义307

身以积精为德307

邦以存为常307

赏罚者,邦之利器307

物有常容308

有形之类308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308

穴溃308

良医之治病308

知者不以言谈教308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308

以管仲之圣309

随时以举事309

知之难,不在见人309

智周乎远309

309

冬耕之稼,后稷不能309

因随物之容309

圣人见微以知萌310

鸟有翢翢者310

鳣似蛇310

伯乐教其所憎者310

巧诈不如拙诚310

崇侯、恶来知心而不311

桓赫曰311

知事311

事有举之而有败311

谚曰312

目失镜312

西门豹之性急312

尧以天下让许由312

以管仲之圣312

势有不可得313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313

奔车之上无仲尼313

安则智廉生313

今夫使人去饥寒313

释法术而心治314

寄千金于羿之矢314

安危在是非314

古扁鹊之治其病314

人主不塞隙穴315

得天时,则不务而自315

315

立尺材于高山之上315

千钧得船则浮315

人主之患在莫之应316

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316

316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316

太山不立好恶316

申子曰317

采金之禁317

挟智而问,则不智者317

事起而有所利317

317

势重者,人主之渊317

造父御四马318

田连、成窍318

明主治吏不台民318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318

尧、舜生而在上位318

有常319

古者有谚曰319

先圣有谚曰319

先圣有言曰320

博习辩智如孔、墨320

处多事之时320

古人亟于德320

人皆寐,则盲者不知320

拔千丈之都321

仁人在位321

虎豹必不用其爪牙321

言之为物也以多信322

明主不怀爱而听322

明主之国322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322

言会众端322

明主之行制也天322

明主之道323

圣人不期修古323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323

之世323

尧之王天下323

古之易财,非仁也324

偃王仁义而徐亡324

鄙谚曰324

希失325

视锻锡而察青黄325

冰炭不同器而久325

用于秦者,十变而谋325

磐石千里,不可谓富326

严家无悍虏326

必恃自直之箭,百世326

无矢326

昔禹决江浚河326

利而诱之327

兵者,诡道327

孙武春秋·齐327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327

势者,因利而制权327

能而示之不能327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328

未战而庙算胜者328

兵闻拙速328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328

兵贵胜,不贵久328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328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329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329

非战329

上兵伐谋329

329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329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330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330

知胜有五330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331

331

331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331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331

胜可知,而不可为33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331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331

奇胜332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332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332

可胜听332

胜者之战332

凡战者,以正合,以332

胜兵若以镒称铢332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333

变不可胜穷333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333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333

可乱333

乱生于治333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334

于人334

治乱,数也334

任势者,其战人也334

善战者,求之于势334

必从之334

善动敌者,形之,敌334

其虚335

进而不可御者,冲335

所守335

行千里而不劳335

出其所不趋335

能使敌人自至者,335

善攻者,敌不知其335

利之335

敌佚能劳之335

我欲战336

形人而我无形336

备前则后寡336

寡者,备入者也337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337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337

战胜不复337

兵形象水337

不知诸侯之谋者338

兵以诈立338

五行无常胜338

后人发,先人至338

为直338

军争之难者,以迂338

兵无常势338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339

民既专一339

三军可夺气339

朝气锐339

利害340

智者之虑,必杂于340

途有所不由340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340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340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341

将有五危341

无恃其不来341

战道必胜341

视卒如婴儿342

爱而不能令342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342

散地则无战342

古之善用兵者342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343

兵之情343

一人不得已343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343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343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344

先知者,不可取于344

鬼神344

箕子殷344

象箸必不盛羹于土簋344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344

为天下主345

周公周345

君子力如牛345

上士吾薄为之貌345

仰禄之士346

先王之于民346

祭公谋父 周346

先王耀德不观兵346

利,百物之所生347

匹夫专利347

芮良夫周347

邵公 周348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348

民之有口348

伯阳父 周349

天地之气,不失其序349

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350

350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350

史伯 周350

王者居九畡之田351

先王聘后于异姓351

声一无听351

虢文公 周351

民之大事在农351

无始祸352

动莫若敬352

尹佚 周352

是时也,王事唯农352

是务352

樊仲山父 春秋·周令之不行353

国之将兴353

内史过 春秋·周353

不禋于神而求福354

长众使民,不可不慎354

叔兴父 春秋·周355

礼所以观忠信仁义355

祓除其心,精也…………(354 )礼,国之干355

富 辰 春秋·周356

中能应外,忠也356

是阴阳之事356

古人有言曰356

兄弟之怨357

婚姻,祸福之阶357

尊贵、明贤357

佻天不祥358

谚曰358

人性,陵上者也358

单襄公春秋·周358

仁、礼、勇359

君子目以定体359

夫敬,文之恭也359

夫战,尽敌为上359

象天能敬360

立无跛360

夫正,德之道也360

单穆公 春秋·周361

绝民用以实王府361

古者,天灾降戾361

乐不过以听耳361

耳目,心之枢机362

伶州鸠 春秋·周362

政象乐362

轻而无礼,必败363

在德不在鼎363

王孙满春秋·周363

上作器,民备乐之363

里革 春秋·鲁364

山不槎蘖364

君人者,其威大364

臧孙春秋·鲁365

季孙之爱我,疾疢365

君人者,民之川泽365

圣人有明德者366

曹刿 春秋·鲁366

夫礼,所以整民366

夫战,勇气也366

吾日三省吾身367

曾参 春秋·鲁367

惠本而后民归之志367

苟中心图民367

慎终追远368

夫子之道368

鸟之将死368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368

以能问于不能368

士不可以不弘毅369

仁以为己任369

君子以文会友369

君子思不出其位369

视其庭可以搏鼠369

可以托六尺之孤369

孝子言为可闻370

无内人之疏370

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370

晋楚之富,不可及371

君子行于道路371

怨人者穷371

同游而不见爱371

有若春秋·鲁372

其为人也孝弟372

君子务本372

冉雍春秋·鲁372

居敬而行简37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73

鸟穷则啄373

昔舜巧于使民373

颜回 春秋·鲁373

仰之弥高373

知者自知373

明主之问臣374

展禽 春秋·鲁374

圣王之制祀也374

天失道374

直道而事人375

尔为尔375

公父文伯母春秋·鲁吾闻之先姑曰375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375

昔圣王之处民376

好内,女死之376

臧武仲春秋·鲁377

上之所为,民之归377

小所以事人,信也377

子服景伯春秋·鲁377

在上位者洒濯其心377

臧文仲春秋·鲁378

禹汤罪己378

以欲从人,则可378

修城郭378

管 仲 春秋·齐379

相地而衰征379

作内政而寄军令379

昔者,圣王之治天下379

水之以涯380

招携以礼380

贱不能临贵380

生我者父母380

子父不奸之谓礼380

晏婴春秋·齐381

和如羹焉381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381

公弃其民382

天道不谄,不贰其命382

让,德之主383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384

能用善人,民之主384

明君之蓄勇力之士384

兰茝稿本,渐于密醴385

迷者385

古之所谓莫三人而385

乘舆之轮385

关尹 春秋·齐386

在己无居386

叔孙穆子春秋·齐386

善人富,谓之赏386

告子战国·齐387

性犹杞柳387

性犹湍水387

生之谓性387

食色,性也387

古者,国容不入军388

司马穰苴春秋·齐388

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388

权出于战388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388

国虽大,好战必亡388

上贵不伐之士389

师多务威则民诎389

军旅之固389

军容入国,则民德废389

礼与法表里389

凡军,使法在己曰专390

凡人之形,由众之求390

唯仁有亲390

大小,坚柔390

凡战,智也390

将军,身也390

教惟豫,战惟节390

凡战,正不行则事专391

凡战:以力久,以391

气胜391

人有胜心,惟敌之视391

凡战,敬则慊391

凡战之道,用寡固391

假人于越392

击其疑392

将受命之日392

凡战,先则弊,后392

犁鉏春秋·齐392

则慑392

吾观国人393

礼乐、慈爱,战所畜393

子舆春秋·晋393

季文子春秋·晋393

诫莫如豫393

栾共子春秋·晋394

成闻之:民生于三,事394

之如394

史苏春秋·晋394

昔者之伐394

伐木不自其本395

事君者,从其义395

丕郑春秋·晋395

君之好好而恶恶395

众口祸福之门396

人美于中,必播于外396

郭偃春秋·晋396

狐偃春秋·晋397

坚树在始397

战斗,直为壮397

胥臣春秋·晋397

蘧蒢不可使俯397

官师之所材398

赵衰春秋·晋398

《礼志》有之曰398

甯蠃氏 春秋·晋399

夫貌,情之华399

若中不济399

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399

赵宣子春秋·晋399

范文子 春秋·晋400

为人臣者400

君人者刑其民400

夫战,刑也400

成人在始与善401

择福莫若重401

韩厥春秋·晋401

唯厚德者能受多福401

唯圣人能无外患401

人之有冠402

泽林盐,国之宝402

赵文子春秋·晋402

纳谏不忘其师402

本根犹树403

郤至 春秋·晋403

阳 毕 春秋·晋403

武人不乱403

人所以立,信知勇403

于权404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404

范献之 春秋·晋404

正国者,不可以昵404

史 墨 春秋·晋404

物生有两、有三404

枝叶404

民不知君,何以得国405

师旷春秋·晋405

乐以开山川之风405

社稷无常奉405

德广远而有时节406

良君将赏善而刑淫406

夫君,神之主406

人君之道,清净无为407

之阳407

智不知其士众,不智407

少而好学,如日出407

天之爱民甚矣407

一自诬者穷408

叔向春秋·晋408

君子比而不别408

忠不可暴408

鲁公室其卑乎408

己恶而掠美为昏409

好恶不愆409

忠信,礼之器409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409

民知争端矣410

国将亡,必多制410

先王议事以制410

不信以幸,不可再也411

天之假助不善411

桀克有缗,以丧其国411

民知有辟411

无与同好,谁与同恶412

取国有五难412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412

昔者,吾先君中行413

穆子413

穆叔春秋·晋413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413

祝简春秋·晋413

赵孟将死414

乐王鲋春秋·晋414

好学,智也414

吾有食谷之马数千415

君子之喜怒415

赵简子春秋·晋415

范武子春秋·晋415

中行文子春秋·晋416

司马侯春秋·晋416

恃险与马416

人谁无过416

随会春秋·晋416

君子之谋也416

楚庄王春秋·楚417

三年不翅,将以长417

羽翼417

民心之愠418

古者聚货不妨民418

斗且 春秋·楚418

诸侯自为得师者王418

长木之毙,无不摽419

一兔走于街419

以君子行,则可于419

国家419

屈建春秋·楚419

范无宇春秋·楚420

制城邑若体性420

伍举 春秋·楚420

国君服宠以为美420

夫美也者421

君国者,将民之与处421

子革春秋·楚421

民,生之生421

王孙圉春秋·楚422

楚之所宝者422

国之宝六而已423

沈诸梁 春秋·楚423

唯仁者可好423

师克在和,不在众424

斗廉春秋·楚424

人众者胜天424

夫战,智为始424

申包胥春秋·楚424

卜以决疑425

斗子文春秋·楚425

有大功而无贵仕425

直士持法425

申无宇春秋·楚425

择子莫如父425

昔梁伯沟其公宫426

沈尹戍春秋·楚426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426

末大必折426

五大不在边426

临武君战国·楚427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427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427

危事不可以为安428

王孙雒春秋·吴428

伍子胥春秋·吴428

树德莫如滋428

越十年生聚428

父母之仇,不与戴天429

履地429

凡欲安君治民429

子不闻河上歌乎429

使医除疾429

飞鸟在青云之上430

内怀虎狼之心430

桀登高,自知危430

虎之卑势,将以有击430

贾人,夏则资皮,冬431

则资絺431

言偃 春秋·吴431

文种春秋·越431

事君数,斯辱矣431

吾日暮途远431

贤士国之宝431

利之无害432

善为国者432

范蠡春秋·越433

古之善用兵者433

从时者,犹救火、追433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433

亡人433

得时无怠433

君行制,臣行意434

君子俟时434

高鸟已散,良弓就藏434

天有四时,春生冬伐434

医 和 春秋·秦435

直不辅曲435

上医医国435

天有六气435

夫子温良恭俭让436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436

回也闻一以知十436

夫子之文章436

恶徼以为知者436

端木赐春秋·卫436

君子一言以为知437

譬之宫墙437

君子之过也,如日437

之甚437

纣之不善,不如是437

月之食437

公明贾春秋·卫438

时然后言438

礼,居是邑不非其438

君子正身以俟438

大夫438

良医之门多病人438

知者知人438

卜 商 春秋·卫439

贤贤易色439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39

君子敬而无失439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439

日知其所亡440

博学而笃志44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440

小人之过也,必文440

君子有三变440

君子信而后劳440

石踖春秋·卫441

爱子,教之以义方441

仕而优则学441

诸侯之骄我者,吾不441

大德不逾闲441

为臣441

君子之行,思其终442

大叔文子春秋·卫442

贱妨贵,少陵长442

宠而不骄442

史鳅春秋·卫443

富而能臣,必免于难443

富而不骄者鲜443

北宫文子春秋·卫443

礼之于政,如热之有443

443

有威而可畏谓之威444

君子在位可畏445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445

为国家者445

周任 春秋·陈445

颛孙师春秋·陈446

士见危致命446

执德不弘446

君子尊贤而容众446

寤生春秋·郑447

多行不义,必自毙447

不义不暱,厚将崩447

申繻春秋·郑447

人之所忌447

子大叔春秋·郑448

礼,天之经448

民有好恶448

罕虎春秋·郑449

《仲虺之志》云449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449

子产春秋·郑449

小国无文德449

礼,上下之纪449

象有齿以焚其身450

政如农功450

令名,德之舆450

君子长国家者450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450

大适小,有五美451

(毁乡校)何为451

我闻忠善以损怨451

人之爱人,求利之452

子有美锦,不使人452

学制452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452

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452

公孙黑肱春秋·郑453

服民453

生于乱世,贵而能贫453

唯有德者,能以宽453

我斗,龙不我觌453

吾闻之:小国忘守453

则危453

智武子春秋·郑454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454

子罕春秋·宋454

凡诸侯小国454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454

我以不贪为宝455

乐豫 春秋·宋455

公族,公室之枝叶455

臣闻以德和民456

众仲 春秋·宋456

夫德,俭而有度456

臧哀伯春秋·宋456

夫兵,犹火也457

史 嚚 春秋·虢457

虢其亡乎457

宫之奇春秋·虞457

虢,虞之表也457

季梁春秋·随458

小之能敌大458

夫民,神之主458

务其三时,修其五教459

邹忌战国·齐459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59

鲁缪公之时460

淳于髡战国·齐460

先名实者,为人460

鸟同翼者而聚居460

使人而不能461

有诸内,必形诸外461

鲁仲连战国·齐461

猿猕猴错木据水461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462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462

夫胶漆,至粘也462

王 斗 战国·齐463

世无骐驎騄耳463

王之忧国爱民463

万国464

颜斶战国·齐464

古大禹之时,诸侯464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464

谭拾子战国·齐464

矜功不立,虚愿不至465

无形者,形之君465

老子曰466

昔者秦攻齐466

玉生于山,制则破焉466

邹衍战国·齐467

天地剖判以来467

儒者所谓中国者467

陈轸 战国·楚468

楚人有两妻者468

今山泽之兽468

下比周,则上危469

有子杀其父469

以财交者,财尽而469

交绝469

江乙 战国·楚469

虞卿战国·楚470

于安思危470

今为马多力则有矣470

楚臣 战国·楚470

因诎为信,奋患有成470

物多相类而非471

祸与福相贯471

之士471

乡邑老者而先受坐471

魏文侯战国·魏471

甘茂战国·秦472

以曾参之贤472

其健者来使者472

太公望,齐之逐夫473

父之于子473

姚贾 战国·秦473

三人成虎,十夫楺椎473

庄 战国·秦473

明主不取其污474

蔡泽战国·燕474

有忠臣孝子,国家474

灭乩474

语曰:日中则移475

郭隗战国·燕476

帝者与师处476

诎指而事之476

善作者,不必善成477

不废477

贤明之君,功立而477

其亲477

贤圣之君,不以禄私477

乐毅战国·燕477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478

恶声478

苏秦 战国·魏478

虽古五帝、三王478

贫穷则父母不子478

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479

今虽干将、莫邪479

语曰:麒骥之衰479

彼明君察相480

攻战之道非师者480

甘露降,风雨时至481

善为王业者481

治之其未乱481

明主之察其臣481

安民之本,在于择交482

明主外料其敌国之482

强弱482

明王之于其民482

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482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483

百倍之国者,民不483

乐后483

语曰:战胜而国危者483

微之为著者强483

据九鼎,按图籍484

臣闻之曰:以乱攻治484

者亡484

张仪战国·魏484

种树不处者,人必485

害之485

以弱攻强485

范睢战国·魏485

人主赏所爱485

良医知病人之死生485

臣未尝闻指大于臂486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486

诗曰:木实繁者披486

擅国之谓王486

其枝486

唐且战国·魏487

枭棋之所以能为者487

人之憎我也,不可487

不知487

吴起战国·魏488

河 山之险,信不足保488

昔者,三苗之居488

齐、荆之事也诚利489

今夫杨489

王者得度489

惠施战国·魏489

在险489

由此观之,在德不489

羿执决持捍490

置猿于狎中490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490

无厚不可积491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491

日方中方睨491

大同而与小同异491

南方无穷而有穷491

今日适越而昔来491

矩不方492

指不至,至不绝492

飞鸟之景,未尝动492

连环可解492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492

卵有毛。鸡三足492

火不热492

我知天下之中央492

镞矢之疾493

一尺之?,日取其半493

苏代战国·魏493

忠不必当493

明 主务闻其过493

无谋人之心493

天时不与494

处女无媒,老且不嫁494

孝如曾参、孝己494

事非权不立495

辞卑而币重者495

任章战国·魏495

无故索地,邻国必恐495

兵之所及,羊肠亦胜496

将者,上不制于天496

不暴甲而胜者496

治兵者,若秘于地496

尉缭战国·魏496

患在百里之内496

志不励,则士不死节497

王国富民497

讲武料敌497

令之法,小过无更497

一贼仗剑击于市497

战不必胜,不可以498

言战498

凡挟义而战者,贵从498

我起498

杀之贵大,赏之贵小498

胜兵似水498

知彼弱者,强之体498

兵法曰,千人而成权499

野物不为牺牲499

今说者曰:百里之海499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499

知道者500

兵者,以武为植500

卒畏将甚于敌者胜500

樛留 战国·韩500

晋用六卿而国分500

为本501

乡异而用变501

事利国者行无邪501

服者,所以便用501

制国有常,而利民501

武灵王战国·赵501

知者作教,而愚者制502

势与俗化502

能一502

三代不同服而王502

去就之变,知者不502

为己者不待人503

礼世不必一其道503

圣人利身之谓服503

圣与俗流,贤与变俱503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504

古今异利,远近易用504

信不弃功,知不遗时504

疑事无功504

肥义战国·赵504

兵不当于用504

周 绍 战国·赵505

立傅之道六505

赵奢战国·赵505

吴干之剑505

魏魀战国·赵506

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506

吴干之剑材,难夫506

凡御之所贵507

其出弥远者,其智507

弥少507

王 良 战国·赵507

魏牟战国·中山508

贵不与富期,而富至508

杜赫战国·周508

君之国小508

宫他战国·周509

宛恃秦而轻晋509

百数509

《春秋》记臣弑君者以509

国必有诽誉509

吕 仓战国·周509

司寇布 战国·周510

函冶氏为齐太公买510

良剑510

苏 厉 战国·周510

射柳叶者510

惟拍輐断,与物宛转511

纵脱无行511

之尚贤511

知不知511

慎到 战国·赵511

弃知去己511

謑髁无任,而笑天下511

舍是与非,苟可以免512

不师知虑,不知前后512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512

无知之物,无建己512

之患512

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512

彭蒙战国·齐513

载之513

天能覆之,而不能513

不为513

全性保真513

拔一毛而利天下,513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513

杨朱战国·魏513

选则不遍,教则不至514

《尚书》 商 周514

尧明俊德,以亲九族514

静言庸违514

咨!四岳514

之恤515

流共工于幽州515

慎徽五典515

钦战,钦哉,惟刑515

明明扬侧陋515

食哉惟时516

惇德允元516

敬敷五教,在宽516

五刑有服516

教胄子,直而温516

诗言志,歌永言517

予击石拊石517

朕堲谗说殄行517

三载考绩517

允迪厥德517

宽而栗,柔而立518

慎厥身,修思永518

知人则哲518

都!在知人518

惇叙九族518

天命有德519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519

安汝止519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519

帝光天之下519

若颠木之有蘖520

时日曷丧520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520

用命,赏于祖520

帝不时520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520

若网在纲,有条而521

不紊521

恐沈于众521

迟任有言曰:人惟521

求旧521

予告汝于难521

无侮老成人521

今殷其沦丧522

小民方兴,相为敌仇522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522

降年有永有不永522

邦之臧,惟汝众522

无有远迩522

今殷民乃攘窃523

古人有言曰:牝鸡523

无晨523

勖哉夫子523

五行523

五事524

人之有能有为524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524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524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525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525

天子作民父母525

平康正直525

会其有极,归其有极525

庶征526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526

人有小罪526

若有疾,惟民其毕527

弃咎527

天降威527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527

古人有言曰:人,无527

于水监527

无胥戕,无胥虐527

若生子528

今天其命哲528

皇天既付中国民528

惟不敬厥德528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528

若作梓材528

其往,无若火始焰焰529

彼裕我民529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529

先知稼穑之艰难529

相小人529

天不可信530

厥或告之曰530

文王卑服530

民否,则厥心违怨530

古之人犹胥训告530

今在予小子旦531

民德亦罔不能厥初531

慎厥丽,乃劝531

惟圣罔念作狂531

庶狱庶慎531

时则勿有间之532

则克宅之532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532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532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532

责人斯无难533

番番良士533

刑罚世轻世重533

非天不中,惟人在命533

有德惟刑533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533

《周易》 周534

君子终日乾乾534

或跃在渊534

亢龙有悔534

见群龙无首534

发蒙,利用刑人534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535

或锡之鞶带535

击蒙,不利为寇535

需于沙535

入于穴535

需于郊535

比之自内536

比之无首536

密云不雨536

舆说辐536

有孚挛如536

素履往536

小往大来537

包荒,用冯河537

拔茅茹以其汇537

视履考详537

履虎尾,愬愬537

眇能视,跛能履537

履道坦坦537

无平不陂538

翩翩,不富以其邻538

城复于隍538

否之匪人538

亨,包承539

休否,大人吉539

倾否,先否后喜539

同人于门539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539

不富以其邻540

无不利,?谦540

无交害匪咎540

鸣谦,贞吉540

劳谦,君子有终540

匪其彭540

谦谦,君子540

介于石,不终日541

盱豫,悔541

冥豫541

干父之蛊,有子考541

无咎541

干母之蛊,不可贞541

干父之蛊,小有悔541

童观,小人无咎542

窥观,利女贞542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542

敦临,吉542

知临,大君之宜542

至临,无咎542

甘临,无攸利542

舍尔灵龟,观我朵颐543

不耕获,不菑畲543

硕果不食,君子得舆543

白贲,无咎543

贲其趾,舍车而徒543

观我生,君子无咎543

颠颐,拂经于丘544

拂颐,贞凶544

枯杨生梯544

枯杨生华544

有孚,维心544

习坎,入于坎544

浚恒,贞凶545

出涕沱若545

突如,其来如545

履错然,敬之无咎545

坎不盈,祗既平545

坎有险,求小得545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546

振恒,凶546

遁尾,厉546

好遁,君子吉546

嘉遁,贞吉546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546

羝羊触藩,羸其角546

负且乘,致寇至547

大蹇朋来547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547

晋其角,维用伐邑547

罔孚,裕无咎547

众允,悔亡547

有孚威如,终吉547

三人行则损一人548

或益之十朋之龟548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548

莫益之,或击之548

立心勿恒,凶548

扬于王庭,孚号548

震来??,后笑言549

哑哑549

大人虎变549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549

冥升,利于不息之贞549

以杞包瓜549

无号,终有凶549

艮其背,不获其身550

艮其辅,言有序550

射雉,一矢亡550

孚于剥,有厉550

涣其血去逖出550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550

小狐汔济,濡其尾551

弗过防之,从或戕之551

弗遇过之,飞鸟离之551

得敌,或鼓或罢551

东邻杀牛以祭551

终日乾乾,反复道552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552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55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552

不息552

《易大传》 春秋—战国大哉乾元552

元者善之长553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553

居上位而不骄553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553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553

其正554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554

大人者,与天地合554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554

其德554

君子学以聚之554

君子以成德为行554

坤至柔而动也刚555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55

臣弑其君555

直其正也555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556

不速之客来556

阴虽有美含之556

以贵下贱,大得民556

刚健而不陷556

讼,上刚下险557

君子以作事谋始557

自下讼上,患至掇557

以讼受服,亦不足敬557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557

师出以律557

比之自内,不自失557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558

天地交而万物通558

君子以辨上下558

比之无首,无所终558

显比之吉,位正中558

天地不交,否559

否终则倾,何可长559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559

君子遏恶扬善559

天道亏盈而益谦559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560

天地以顺动560

圣人以神道设教560

风行地上,观560

观我生,观民560

天险不可升561

水流而不盈561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561

君子尚消息盈虚561

君子以独立不惧561

天地养万物561

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561

雷风恒562

君子以远小人562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562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562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562

明出地上,晋563

内文明而外柔顺563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563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563

君子以言有物563

损刚益柔有时564

君子以惩忿窒欲564

天地睽而其事同564

雷雨作,解564

天地解而雷雨作564

君子以同而异564

君子以劳民劝相565

泽无水,困565

天地革而四时成565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565

君子以见善则迁565

损上益下,民说无疆565

君子以顺德565

山上有木,渐566

君子以永终知敝566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566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566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566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567

苦节不可贞567

天地节而四时成567

君子以行过乎恭567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568

终止则乱,其道穷568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568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568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568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568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569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569

吉凶者得失之象569

易与天地准569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570

原始及终570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570

显诸仁,藏诸用571

生生之谓易571

一阴一阳之谓道571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572

也直572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572

四时572

言天下之至赜572

君子居其室572

之乾573

易有大极573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573

以为阶573

乩之所生也,则言语573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573

天之所助者顺也574

形而上者谓之道574

天地之大德曰生574

日往则月来574

尺蠖之屈,以求信575

穷神知化,德之盛575

小人不耻不仁575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575

君子见几而作576

知几其神乎576

危者,安其位者也576

德薄而位尊576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577

危以动,则民不与577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577

履,德之基577

君子知微知彰577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578

将叛者其辞惭579

《管子》 战国579

仓廪实则知礼节579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579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580

刑罚繁而意不恐580

不为不可成580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580

礼不逾节580

毋曰不同生,远者581

不听581

言室满室581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581

天下不患无臣581

山高而不崩,则祈581

羊至581

必得之事,不足赖582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582

羿之道,非射582

飞蓬之问,不在所宾582

平原之陉,奚有于高582

不行其野,不违其马583

曙戒勿怠583

持满者与天583

得天之道,其事若583

自然583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583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584

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584

日月不明,天不易584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584

与不可,强不能584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584

寝兵之说胜,则险阻585

不守585

未之令而为585

无为者帝585

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585

不明于则586

治民有器,为兵有数586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586

事者生于虑586

智者知之586

民之生也,辟则惠586

不明于决塞587

治人如治水潦587

张军而不能战587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587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587

法天合德,象地无亲587

可正而视,定而履588

天地一险一易588

可浅可深,可浮可沉588

鸟飞准绳588

毒而无怒,怨而无言588

民必知义然后中正588

千里之路,不可扶589

以绳589

天不一时,地不一利589

道也者,通乎无上589

景不为曲物直589

道之在天者,日也589

彼欲贵我贵之590

圣人用其心,沌沌590

乎博而圆590

人故相憎590

疾之,疾之,万物590

周者,不出于口590

之师590

信之者,仁也591

恶者,美之充591

德莫如先591

先王用一阴二阳者591

量之不以少多591

奸邪之所生592

台榭相望者592

釜鼓满则人概之592

日益之而患少者592

长者也592

凡国之亡也,以其所592

昔者圣王之治人593

地大国富593

天道之数,至则反593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593

使人主孤而毋内593

赦出则民不敬594

赦者,奔马之委辔594

惠者,民之仇雠594

求多者,其得寡594

号令已出又易之594

巧者能生规矩595

不及595

民未尝可与虑始595

正者,所以止过而逮595

在臣期年595

堂上远于百里595

猛毅之君,不免于596

外难596

善者之为兵596

夷吾之所死者596

隰朋聪明捷给596

壮者无怠,老者无偷597

沉于乐者洽于忧597

计得地与宝597

先王必有置597

卒伍之人,人与人598

相保598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598

不可598

此五子者,夷吾一598

不如598

天 下有事,则圣王利598

智者善谋,不如当时599

天下皆治己独乱599

独明者,天下之利器599

先王有所取,有所与599

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599

无上而欲富者忧600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600

强国众,合强以攻弱600

强国众,先举者危600

争强之国,必先争谋601

先王之游也601

事先大功,政自小始601

抟国不在敦古601

能先作难601

自古以至今,未尝有601

伐顺601

先王之伐,伐逆不601

无翼而飞者,声也602

所以谓德者,不动602

而疾602

寡交多亲602

鲍叔,君子也602

知善,人君也602

上及下之事谓之矫602

明君立世,民之制603

于上603

心道进退,而形道603

道者,成人之生603

古者有二言603

滔迂603

身不善之患604

我有过为,而民毋604

过命604

甚矣!百姓之恶人之604

有余忌604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604

称身之过者,强也604

秋云605

水平而不流605

若夫教者,摽然若605

使公毋忘出如莒时605

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605

忽然易卿而移606

为国者,反民性606

犹戚则疏之606

有臣甚大,将反为害606

天地不可留607

得天者高而不崩607

化变者也,天地之极607

人死则易云607

一为赏,再为常607

鱼鳖之不食饵者607

人之可杀,以其恶死608

不怵乎好,不迫乎恶608

人皆欲智608

纷乎其若乱608

强不能遍立608

虚而无形谓之道608

大道可安而不可说609

必知不言之言609

殊形异势,不与万物609

异理609

有道之君,其处也若609

无知609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609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609

毋以物乱官610

我心治,官乃治610

专于意,一于心610

思之思之610

一气能变曰精610

过在自用,罪在变化610

善气迎人,亲于兄弟611

不言之言,闻于雷鼓611

功成者堕,名成者亏611

知何知乎,谋何谋乎611

凡民之生,必以正平611

思索精者明益衰611

大者宽,小者局612

不可常居,不可废舍612

天不为一物枉其时612

欲爱吾生,先知吾情612

以静为宗,以时为宝612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613

有余613

人言美,亦勿听613

云善之言,为善之事613

骄之余卑613

无成贵其有成613

口为声,耳为听614

为善乎,毋提提614

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614

无益言,无损言614

子而代其父614

玉之所贵者,九德出615

满盛之国,不可以615

集于草木,根得其度615

夫水,淖弱以清615

任仕615

龙生于水616

圣人之治于世也,616

不人告616

规矩者,方圆之正616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616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617

于人617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617

今恃不信之人而求617

好恶形于心617

以智617

为人主者,不重爱人618

藉人以其所操618

遵主令而行之618

十至私人之门619

先王之治国也,使法619

择人619

诈伪619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619

威不两错,政不二门619

古之所谓明君者,非620

一君620

民者服于威杀然后从620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620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620

凡道,无根无茎621

凡道,必周必密621

止怒莫若诗621

内静外敬,能反其性621

凡人之生,必以其欢621

冬日之不滥,非爱水622

心能执静,道将自定622

劳主不明分职622

其细无内,其大无外622

静则得之622

于下无诛者,必诛者623

先易者后难623

利之所在623

利出于一孔者其国624

无敌624

夫民,富则不可以624

禄使624

民有余则轻之624

物也者,所以养性625

水之性情,土者扣之625

天子之动625

《吕氏春秋》 战国·秦始生之者,天也625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626

万人操弓626

上为天子而不骄626

出则以车626

倕至巧也627

今吾生之为我有627

是师之爱子也627

使乌获疾引牛尾628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628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628

荆人有遗弓者628

人之少也愚629

桓公行公去私恶629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629

相大官也,处大官者629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630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630

避子630

尧以天下让630

道之真,以持身630

凡圣人之动作630

其宜631

由贵生动,则得其情631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631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631

全生为上631

秋早寒,则冬必暖632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632

善钓者,出鱼乎十仞632

之下632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633

强令之笑不乐633

大寒既至,民暖是利633

欲为天子633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633

汤问于伊尹634

善响者,不于响于声634

精气之集,必有入634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634

义曰利身,君曰勿身635

百仞之松,本伤于下635

心得而听得635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635

丘陵成,而穴者安635

主道约,君守近636

凡彼万形,得一后成636

凡论人,通则观其636

所礼636

喜之以验其守636

弗能悦而反说637

天生人也637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637

师之教也,不争轻重637

凡说者悦之也637

尊卑贫富637

王者乐其所以王638

物固莫不有长638

虽桀纣犹有可畏可638

取者638

天下无粹白之狐638

凡君之所以立,出638

乎众638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639

太一出两仪639

以众勇无畏乎孟贲639

未有蚩尤之时640

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640

怒笞不偃于家640

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640

之食640

兵不可偃641

兵诚义,以殊暴君641

凡兵,天下之凶器641

不可胜在己642

凡兵贵其因也642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642

今以木击木则拌642

凡兵之胜,敌之失643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643

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643

过俗者643

国之存也,国之亡也643

月也者,群阴之本644

知以人之所恶644

今以百金与抟黍644

仁人之得饴644

不至645

覆巢毁卵,则凤凰645

物合而成,离而生645

今有树于此645

石可破,而不可夺坚645

君虽尊646

同气贤于同义646

国乱非独乱646

割地宝器646

不知事,恶能听言646

虽不疑646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647

见贤者而不耸647

空中之无泽陂647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647

而急648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648

有汤武之贤648

小之定也必恃大648

圣人之于事,似缓648

论人必先以所亲648

执一术而百善至648

古之得道者649

贤主于安思危649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649

凡先王之法,有要649

于时649

治国无法则乱650

之行650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650

有道之士,贵以近650

知远650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650

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650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651

镆铘651

凡国之亡也651

莫之必则信尽651

讻讷之中,不可不味651

治乱存亡,其始若651

秋毫651

凡耳之闻也藉于静652

听群众人义以治国652

凡持国太上知始652

激矢则远652

孝经曰;高而不危652

有金鼓所以一耳653

圣人听于无声653

未可以入而入653

今有羿、逢蒙、繁弱653

于此653

使民无欲654

天子至贵也654

威不可无有654

礼烦则不庄654

湛于俗655

群狗相与居655

治国令其民争行义655

可与为始,可与为终656

以全举人固难656

君子责人则仁656

尺之木必有节目656

爱恶循义,文武有常657

疑则从义断事657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657

利虽倍于今657

孰当可而镜658

民寒则欲火658

力贵突,智贵卒658

所为贵骥者,为其一日658

千里658

行不可不孰659

君子计行虑义659

凡乱人之动,其始相助659

玉人之所患659

亡国之主似智659

民无道知天660

得言不可以不察660

欲闻枉而恶直言660

不可知之道,王者行660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660

之废660

使?疾走,马弗及至661

冬与夏不能两行661

天子不处全661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662

里止662

田猎驰骋弋射走狗662

事多似倒而顺662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662

源源而水流663

以家取国,国可拔663

君子乐得其志663

钓有三权663

《六韬》 战国663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664

天有时,地有财664

君不肖,则国危而664

民乱664

利而无害,成而无败665

善为国者665

为上惟临,为下惟沉665

为上惟周,为下惟定665

无借人国柄666

柔而静,恭而敬666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666

高山仰止,不可极666

勿妄而许,勿逆而拒666

以天下之目视666

春道生,万物荣667

天下治,仁圣藏667

王者之道如龙首667

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667

闻见667

无取于民者,取民668

何忧何啬,万物皆得668

道在不可见668

者也668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668

必见其疏,又见其亲668

存者非存,在于虑亡668

政之所施,莫知其化669

天地不自明,故能669

长生669

天下之人如流水669

太上因之,其次化之669

因其所喜,以顺其志669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670

先胜者,先见弱于敌670

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670

1998《百家精言妙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汉华主编 1998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诸子百家名言妙语全书(1998 PDF版)
诸子百家名言妙语全书
1998 北京:气象出版社
《资治通鉴》精言妙语( PDF版)
《资治通鉴》精言妙语
北京:华文出版社
《汉书》精言妙语(1991 PDF版)
《汉书》精言妙语
199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格言妙语精选999(1996 PDF版)
格言妙语精选999
199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台港女作家妙言(1991 PDF版)
台港女作家妙言
199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  初稿(1956 PDF版)
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 初稿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国志》精言妙语(1999 PDF版)
《三国志》精言妙语
1999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百家死活妙手(1988 PDF版)
百家死活妙手
1988 合肥:黄山书社
百家言(1984 PDF版)
百家言
198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生活百物妙言(1991 PDF版)
生活百物妙言
1991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艺术家名言妙语(1994 PDF版)
艺术家名言妙语
1994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佛家名言妙语(1994 PDF版)
佛家名言妙语
1994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史家名言妙语(1994 PDF版)
史家名言妙语
1994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流行歌曲精言妙语(1993 PDF版)
流行歌曲精言妙语
1993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史记》精言妙语(1999 PDF版)
《史记》精言妙语
1999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