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志民国时期资料汇编》求取 ⇩

第一篇 大事记1

第二篇 地理建制11

第一章 疆域11

第二章 自然环境11

第一节 地势与气候11

第二节 河流12

第三节 山脉12

第三章 关隘、桥梁、寺庙15

第四章 文物17

第五章 历史沿革18

第一节 建县史略18

第二节 行政区域18

第六章 行政建制20

第一节 县建制20

第二节 基层建制21

第一节 民国三十五年人口调查25

第七章 户籍25

第二节 民国三十六年人口调查26

第三节 民国三十四年人口普查27

第四节 民国三十四年职业调查28

第五节 民国三十四年年龄统计表30

第六节 民国三十四年疾病调查表32

第二节 党支部在凤县西街小学的活动33

第一节 中共凤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33

第一章 中共凤县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及其活动33

第三篇 革命史实33

第三节 党支部被破坏34

第四节 中共凤县地下党支部书记赵德懋在天水遇难35

第二章 习仲勋在凤县36

第一节 在凤州活动36

第二节 两当兵变始末37

第三章 中共张家窑支部37

第三节 中共张家窑支部的变革38

第二节 中共张家窑支部的活动38

第一节 中共张家窑支部的建立38

第四章 红二十五军过境39

第一节 红二十五军入境39

第二节 红二十五军在双石铺39

第五章 红二方面军过境40

第一节 在双石铺的活动40

第二节 围攻县城40

第三节 组织唐藏、张家窑游击队41

第六章 红七十四师在凤县的活动41

第一节 在靖口关41

第二节 在河口41

第七章 三五九旅过境42

第一节 过境之前42

第二节 过境期间43

第三节 过境之后43

第一节 中共凤县县委、凤县人民政府在解放战争诞生44

第八章 中共凤县委员会、凤县人民政府的诞生44

第二节 中共凤县县委、凤县人民政府随军迁驻黄牛铺45

第三节 中共凤县县委、凤县人民政府进驻凤县城48

第九章 解放凤县战斗48

第一节 胡宗南在秦岭布防妄图阻止解放军进军48

第二节 国民党秦岭防线被突破49

第四节 黑山激战50

第五节 国民党守军溃逃,凤县全境解放50

第三节 凤凰山战斗50

第四篇 农林水牧52

第一章 农业52

第一节 农田52

第二节 农业人口53

第三节 农作物面积和产量53

第四节 农具55

第五节 农肥55

第六节 农田作物55

第七节 农谚56

第一节 森林概况59

第二章 林业59

第二节 植树造林60

第三节 育苗61

第四节 护林61

第五节 林副产品利用62

第六节 林业谚语62

第三章 水利63

第一节 概述63

第二节 水利资源63

第三节 灌溉63

第一节 国税63

第四节 水力利用64

第四章 畜牧概况64

第一节 田赋沿革66

第二节 田赋征收66

第五篇 财政经济66

第一章 民国田赋66

第三节 田赋遗害67

第二章 民国税收68

第二节 地方税68

第三节 杂税68

第一节 经济来源70

第二节 财政概况70

第三章 凤县财政经济概况70

第六篇 工交财贸72

第一章 工业72

第一节 酿酒业72

第二节 铸造业72

第三节 农村手工业73

第四节 其它农副手工业74

第五节 公办工业、民办工业74

第三章 邮电76

第二节 运输76

第一节 道路76

第二章 交通76

第一节 邮政77

第二节 电讯77

第四章 商业贸易77

第一节 商业78

第二节 贸易79

第七篇 文教卫生80

第一章 教育80

第一节 教育行政80

第二节 学校教育80

第三节 扫盲教育89

第四节 师资教育90

第五节 童子军90

第六节 教师待遇91

第七节 其他91

第二节 文化运动委员会97

第一节 凤县民众教育馆97

第二章 文化97

第三节 报刊98

第四节 戏剧98

第五节 电影、社火99

第六节 印刷100

第三章 体育运动100

第四章 医药、卫生100

第一节 卫生行政工作101

第二节 中医101

第三节 西药104

第五章 戒烟运动105

第一节 戒吸105

第二节 禁种106

第八篇 土特名产107

第一章 土产107

第二章 特产108

第三章 名产109

第四章 名贵小吃114

第九篇 民国党团11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凤县县党部115

第一节 沿革115

第二节 编制115

第三节 经费115

第四节 执监委员117

第五节 县党部所属组织机构119

第六节 秘密组织122

第七节 基层组织——区党分部123

第八节 党员代表大会125

第九节 党员甄核125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成立经过126

第二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凤县分团126

第三节 编制和经费128

第四节 组织机构128

第五节 基层组织—区分队130

第六节 知识青年从军134

第七节 党团统一134

第三章 青年党凤县县党部筹备处136

第一节 概述136

第二节 成立经过137

第四章 社会法团138

第一节 参议会138

第二节 凤县教育会139

第三节 凤县妇女会139

第四节 县商会140

第五节 县农会140

第一章 职官141

第十篇 民国人物141

第二章 政法143

第一节 司法143

第二节 军法144

第三节 公安144

第四节 保安145

第三章 人物146

第一节 革命烈士146

第二节 知名人士148

第三节 科技人员150

第四节 著名中医兽医150

第五节 工匠艺人151

第六节 豪绅152

第七节 工商界人士152

第一节 佛教153

第二节 道教153

第一章 民族概况153

第二章 宗教概况153

第十一篇 民族宗教153

第三节 伊斯兰教154

第四节 基督教154

第五节 会道门155

第三章 宗教礼俗155

第一节 佛教155

第二节 道教155

第三节 伊斯兰教155

第四节 基督教156

第十二篇 社会风俗157

第一章 岁时祝祭157

第一节 季节通俗157

第二节 祭祀160

第二节 弥月161

第一节 婚嫁162

第二章 婚嫁、丧葬162

第二节 丧葬163

第四章 陋俗164

第一节 纳妾164

第一节 祝寿164

第三章 祝寿弥月164

第二节 童养媳165

第三节 招夫养夫165

第四节 缠足165

第五节 点长命灯165

第一节 关于时局的166

第五章 歌谣166

第八节 要下轿钱166

第七节 压花、脱袜166

第六节 看生庚八字166

第二节 关于社会的168

第三节 关于生活的168

第四节 关于家庭的169

第五节 关于自然条件和灾害169

第六节 关于护秋打猎170

第七节 关于司法的171

第八节 反映封建包办婚姻方面172

第九节 反映爱情方面173

第十三篇 “工合”纪实174

第一章 概述174

第二章 “工合”双石铺事务所的成立及其贡献175

第三章 双石铺“工合”医院176

第四章 “工合”西北区第一次工作会议176

第五章 两位热心“工合”的国际友人及培黎学校178

一九三一年春率师赴陕南 孙蔚如180

第十四篇 艺文存稿180

一九三四年,经凤岭,再至陕南 孙蔚如181

“工合”运动在双石铺 吕之光181

三日双石铺速写 姜琇183

来到了嘉陵江源 野火185

没有完成的歌 王亚平186

窑洞里的纺织声 刘克顿186

给王亚平先生等 索开187

榴花照眼红的时候 索开188

打铁匠 吴晴188

流血!流汗! 王亚平189

倪六因女士挽词 卢广绵190

倪六因挽词190

悼倪大姐六因 卢盛金190

倪六因挽歌 王亚平191

磨军粮 罗伦191

秦岭 索开192

锄头泪 索开195

春天的妇女195

纺毛曲 白河196

驰骋在西北公路的运输车197

活跃的双石铺培黎学校 孔庆恭198

老水磨 外一章 索开199

打包谷 索开200

今天是她们笑的日子 琼子201

妇女部在双石铺 彦文202

我是青年 蒲含英203

新五更调 镇军203

凤凰山麓感怀 王再生204

凤县——我的故乡 蒲含英204

哀鸿记 丁焕文206

石猴吟 翟象仪207

凤县“八景”207

附录:209

一、陕南五县农村调查(凤县部分)西大经济系209

二、双石铺经济调查报告225

三、凤县双石铺经济调查229

四、凤县留坝铁矿调查报告(凤县部分) 均衡 联庆231

五、陕西凤县留坝褒城铁矿报告 任绩 苏文儒235

六、对于“工合”生产技术的几点意见 艾黎242

七、“工合”运动记述 艾黎245

八、历年受苦的凤县村农 杨松年248

《凤县志民国时期资料汇编》资料来源250

编后记251

1986《凤县志民国时期资料汇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