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大纲》求取 ⇩

第一编理论1

第一章政权与治权之划分1

第一节 绪论1

第二节 直接政府词2

第三节 代表政府制4

第四节 「权」「能」划分制5

第二章政权之运用6

第一节选举权6

第一款 选举权之取得6

第二款 选举区之划分11

第三款 选举之方法15

第四款 被选举权之取得17

第五款 当选票额之计算20

第二节 罢免权24

第三节 创制权26

第四节 复决权28

第五节 政权行使之效果31

第三章治权之分立33

第一节三权分立论33

第一款 三权分立之渊源及论据33

第二款三权间相互之关系36

第一项立法部参与於行政部之事权36

第一目 监督财政权36

第二目 协赞行政部之权37

第三目 监察行政部之权39

第二项行政部参与於立法部之事权40

第一目 召集国会之职权40

第二目 解散国会之职权41

第三目 提出法律案之职权41

第四目 裁可法律案之职权42

第三项 行政部及立法部参与於司法之事权44

第四项 司法部参与於立法行政之事权44

第三款 三权分立与两权之争辩45

第四款三权分立论之缺点47

第一项 以立法部兼操监察权之弊病47

第二项 以行政部兼操考试权之弊病48

第二节五权分立论50

第一款 五权分立之意义50

第二款五权分立论之渊源51

第一项 考试权之渊源51

第二项 监察权之渊源53

第三款 五权宪法之价值56

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之均权56

第二编实施60

第一章中央制度60

第一节训政时期之政权机构60

第一款 中央政治委员会60

第二款 国防最高委员会61

第三款 国民参政会62

第二节宪政时期之政权机构——国民大会63

第一款 国民大会之组织63

第二款 国民大会之职权65

第三款 国民大会之召集68

第四款 国民代表之任期及保障68

第三节训政时期之治权机构69

第一款国民政府69

第一项 独任制与合议制69

第二项 国民政府之组织71

第三项 国民政府之职权72

第四项 国民政府之辅助机关74

第五项 国民政府之直属机关75

第二款行政院78

第一项 行政院之组织78

第二项行政院之职权79

第一目 行政院院长之职权79

第二目 行政院会议之职权80

第三款立法院81

第一项 立法院之组织81

第二项 立法院之职权84

第三项 立法院院长之职权86

第四款司法院88

第一项 司法院之组织88

第二项 司法院之职权89

第五款考试院91

第一项 考试院之组织91

第二项 考试院之职权92

第六款监察院93

第一项 监察院之组织93

第二项 监察院之职权94

第三项 监察委员之保障95

第四项 监察委员职务之分配96

第五项 监察委员之责任97

第六项 弹劾权之范围98

第七款府院间及各院间相互之关系101

第一项 府院间相互之关系101

第二项五院相互间之关系104

第一目 行政院与其他各院之关系104

第二目 立法院与其他各院之关系105

第三目 司法院与其他各院之关系105

第四目 考试院与其他各院之关系106

第五目 监察院与其他各院之关系107

第八款 中央财务机构及其连系110

第四节宪政时期之治权机构112

第一款宪政时期之国民政府112

第一项 总统之产生112

第二项 总统之任期114

第三项 总统之职权114

第二款宪政时期之五院116

第一项 宪政时期之行政院116

第二项 宪政时期之立法院与监察院118

第三项 宪政时期之司法院与考试院118

第五节 党政之系统119

第二章省制122

第一节 概论122

第二节训政时期之省制122

第一款省临时参议会122

第一项 省临时参议会之组织122

第二项 省临时参议会之职权123

第二款省政府124

第一项 省政府之组织124

第二项省政府之职权126

第一目 省政府委员会之职权126

第二目 省政府主席之职权127

第三项省政府所属机关之组织及职权127

第一目 秘书处之组织及职权127

第二目 各厅局处之组织128

第三目 各厅局处之职权129

第四目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组织及职权133

第四项 省政府与其所属机关之关系134

第五项省政府与中央关机之关系135

第一目 省政府与行政院之关系135

第二目 省政府与立法院之关系135

第三目 省政府与司法院之关系136

第四目 省政府与考试院之关系136

第五目 省政府与监察院之关系137

第六目 省政府与军事机关之关系137

第七目 省政府与各部会之关系138

第三节宪政时期之省制138

第一款省议会138

第一项省议会之组织138

第一目 议员名额之分配139

第二目 议员之选举139

第三目 省议会之召集140

第四目 省议员之任期及保障140

第二项 省议会之职权140

第二款 省政府141

第三章县制143

第一节概论143

第一款 县自治之意义143

第二款 自治县之事务144

第三款 自治县之财政145

第二节训政时期之县制148

第一款 县参议会148

第二款县政府149

第一项 县政府之组织149

第二项 县政府之职权150

第三项县政府与其他机关之关系151

第一目 县政府与上级机关之关系151

第二目 县政府与平行机关之关系152

第三节宪政时期之县制153

第一款宪政时期县政权机构153

第一项 县民大会之组织153

第二项县民大会之职权155

第一目 选举权155

第二目 罢免权158

第三目 创制权161

第四目 复决权162

第二款 宪政时期县治权机构164

第四章地方自治之监督165

第一节 自治监督之必要165

第二节 自治监督之方式166

《中国政府大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德国政府大纲(1934 PDF版)
德国政府大纲
1934 民智书局
美国政府大纲( PDF版)
美国政府大纲
商务印书馆
英国政府纲要(1930.11 PDF版)
英国政府纲要
1930.11 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1925.02 PDF版)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1925.02 商务印书馆
河南省政府行政计划大纲(1928 PDF版)
河南省政府行政计划大纲
1928 河南省政府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PDF版)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河南省政府行政计划大纲( PDF版)
河南省政府行政计划大纲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PDF版)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三民主义要略( PDF版)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三民主义要略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PDF版)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924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PDF版)
中华民国政府大纲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1998 PDF版)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1998 PDF版)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  上(1998 PDF版)
新政通诠 中国新一届政府跨世纪大政纲领 上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英国政府大纲(1930 PDF版)
英国政府大纲
1930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