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县教育志》求取 ⇩

上编1

第一章 大事记(1810——1949)1

第二章 发展概况13

第一节 儒学和塾学13

附一 科举简介15

附二 清代科举制系统图17

附三 安丘清代科甲出身名录18

附四 鞠凌九中举试卷荐批24

附录 1884年至1927年安丘教会学校一览表25

第二节 教会学校25

第三节 初等教育26

一、晚清时期的初等教育26

二、民国前期的初等教育28

附录 田氏新建小学校舍记30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初等教育30

(一)国民党统治区30

附录 1947年5月安丘县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统计表31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32

(三)日伪占领区32

(一)清末与民国前期33

一、中等教育33

第四节 中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33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34

二、中等专业教育34

(一)民国前期34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35

附一 国民党安丘县立简易师范设校计划35

附二 安丘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教职员履历一览表37

第五节 高等教育37

第六节 社会教育38

一、民国前期的社会教育38

附录 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第一级安丘籍学生名单38

附一 安丘县乡农学校一览表40

附二 《山东省安丘县训练联庄会员第二期第七组全体姓名录》序40

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教育41

(一)国民党统治区41

附录 1945年安丘县小学附设民众学校统计表42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42

附录 1946年4月《山东教育》第四期载“冬学拾锦”节录43

(三)日伪占领区44

二、劝学所与视学所45

附录 清代县教谕、训导名单45

一、教谕署与训导署45

第三章 行政机构45

第一节 晚清与民国前期的行政机构45

附录 1908年至1928年县劝(视)学所视学、督学一览表46

三、教育局与第五科46

附录 1928至1937年县教育局(科)长、督学一览表47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行政机构47

一、国民党统治区47

(一)教育科47

附录 1938年至1947年县教育科长、督学一览表47

(二)汶北教育促进委员会48

附录 安丘(丘南)、新安丘(安丘)、淮安三县文教科长一览表49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49

三、日伪占领区50

第三节 行政机构的襄助机关——教育会50

第四章 教育宗旨53

第一节 儒学塾学及学堂的宗旨53

附录 晓示生员卧碑(原文)54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宗旨54

第三节 民国前期的教育宗旨55

附一 1931年安丘县教育局训练标准实施原则及实施方法55

附一 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校歌歌词(第一段)56

一、国民党统治区56

附二 1931年安丘县立初级中学训育标准及实施方法56

第四节 1937年至1948年各类区域的教育方针56

附二 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校庆歌歌词57

附三 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训导内容、目的及方式57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57

三、日伪占领区57

附录 (日伪)山东省教育主旨歌58

一、学堂的学制59

二、小学的学制59

第一节 学制59

第五章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59

附一 癸卯学制系统图60

附二 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1912—1913年)61

附三 壬戌学制系统图(1922年)62

三、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制63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63

一、私塾的课程与教材63

二、小学堂的课程与教材63

附一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必修课程及教学时数表65

附二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必修课程及教学时数表66

附四 清末初设学校十年来课程变迁表67

附三 民元前五年学部所订之女子小学科目时间表67

三、小学的课程与教材68

附一 1912年教育部规定初等、高等小学科目时间表71

附二 1923年全国、省教育联合会所拟小学课程纲要科目时间表72

附三 民国成立后十年来小学课程变迁表72

附四 1929年教育部规定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科目时间总表73

附五 1933年安丘县立第八小学课程设置及周课时安排表73

附六 安丘县立第一小学课程时间表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日伪)74

(二)师范75

(一)中学75

四、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与教材75

附一 山东省政府教育厅暂定初级中学课程标准(民国十七年六月至十八年十月)76

附二 1933年初级中学各学期每周各科及自习时数表79

附三 修正高、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80

附四 (1)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三年制简易师范教学科目及每周各科教学时数表82

   (2)安丘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科教学科目及每周教学时数表82

五、山东省立临时政治学院的课程83

第三节 教法84

一、私塾的教法84

二、学堂的教法84

三、学校的教法85

附录 1931年安丘县立初级中学国文教学概况(摘)86

四、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各类学校的教法87

附录 教师王云安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法(摘录)——《大众日报》1949年4月12日李海崑87

第六章 教员88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教员88

第二节 民国前期的教员88

附录 山东省四次小学教员检定安丘合格教员统计表(1931—1934)90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教员90

一、国民党统治区90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92

三、日伪占领区93

附录 各级学校教员聘书样式94

第七章 学生95

第一节 儒学、塾学、学堂的学生95

第二节 民国前期各类学校的学生95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各类区域的学生98

一、国民党统治区98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99

三、日伪占领区99

第八章 党群组织100

第一节 国民党100

附二 党员守则101

附一 国民党安丘县党部入党人誓词101

第二节 三青团102

第三节 童子军103

附一 中国童子军誓词103

附二 中国童子军愿词103

附三 童子军军歌(歌词)104

第四节 共产党104

第五节 学生自治会105

第九章 教育经费105

第一节 塾学与学堂的经费105

第二节 民国前期各类学校的经费107

附一 1912年安丘县各类学校经费岁入岁出比较表109

附二 1928—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各项收入比较表109

附三 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入决算表110

附四 1931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出决算表112

附五 1929——1931年度安丘县社会教育经费概况表114

附六 1931年安丘县县有学田表115

第三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各类学校的经费118

一、国民党统治区118

附一 1945—1946年安丘县各类学校经费分配表119

附二 民国三十六年下半年度安丘国民教育经费岁出预算书120

二、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122

附三 1947年安丘县县有学田表122

附录 1948年鲁中南行署关于学校经费的规定123

三、日伪占领区123

附一 1942—1943年安丘县各项教育经费开支表124

附二 1945年安丘县教育经费岁出预算书125

第四节 教会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经费127

附录 1915年安丘县私立小学经费表128

第十章 学校简介128

第一节 学堂128

一、维新两等小学堂128

二、德新初等小学堂与研新两等小学堂128

三、汲新学堂129

第二节 小学130

一、安丘县立第一小学130

二、景芝镇天主堂私立仁德小学130

三、前屯小学131

第三节 中学132

一、安丘县立中学132

二、教会德育中学133

三、山东省立第八联合中学133

四、山东省立安丘中学134

一、张公制135

第十一章 人物135

第一节 人物传略135

二、牛景文136

三、刘一鹤137

四、周思诚138

五、叶之枞139

第二节 教育名人139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141

附录142

一、公冶长书院《重修庙碑记》142

二、拔贡王光楣试卷与荐批143

三、“五·四”运动在安丘 孙松一146

下编147

第一章 大事记(1949——1985)147

第二章 发展概况161

第一节 幼儿教育161

第二节 小学教育162

附录 小学教育发展情况统计表164

第三节 中学教育164

附一 普通中学发展情况统计表166

附二 历年中学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166

二、农业技术中学167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167

一、师范学校167

三、卫生学校168

四、职工中专学校168

五、教师进修学校168

六、干部中专班169

第五节 广播电视教育169

一、电视大学169

二、电视中专169

三、农业广播学校169

一、文化教育170

第六节 特殊教育170

第七节 农民教育170

二、职业教育172

第八节 职工教育173

一、文化教育173

附录 1955——1958年安丘县工农业余教育统计表174

二、专业教育174

三、高等教育自学175

第三章 行政机构175

第一节 县教育局175

附一 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一览表177

附二 安丘县教育局各股股长、副股长一览表179

第二节 乡镇教育组180

附一 历任区(公社)文教助理、中心完小校长、教育组长名单181

附二 各乡镇教育组长及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名单184

第三节 教学研究与服务机构185

一、教学研究室185

附录 历任教研室主任一览表186

二、业余教育办公室186

四、校舍改造办公室187

五、电化教学工作站187

三、招生办公室187

附录 历任业教办公室负责人一览表187

六、安丘县教学服务公司、安丘县勤工俭学管理站188

第四节 县职工教育办公室188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实施188

第一节 教育方针18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189

附录 刘东青事迹简介191

第三节 文化知识教育193

附一 安丘县教研室关于小学教学的常规要求195

第四节 文体、卫生198

附二 安丘第三中学地震测报点简介198

附一 光甫学校武术队简介200

附二 地(市)级以上运动会受奖运动员前两名一览表201

第五章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205

第一节 学制205

一、小学205

二、中学205

三、中等专业学校205

一、幼儿园206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206

附录 1985年安丘县各类学校学制系统图206

四、广播电视学校206

附录 1983年县机关幼儿园总课程表207

二、小学208

附一 1953年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209

附二 安丘县1978年小学教学计划表210

附三 1981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211

三、中学212

附一 1952年中学教学计划(草案)213

附二 山东省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214

附三 1963年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215

附五 安丘县1978—197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表216

附四 安丘县1974—1975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表216

附六 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一、二类教学计划(试行草案)217

四、中等专业学校218

附一 1958—1959学年度师范学校教学计划219

附二 1983年农技中学教学计划表220

附三 安丘县职工中专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计划(1985年)221

五、工农业余学校222

附录 1956年山东省各类工农业余文化学校暂行教学计划222

六、广播电视学校224

第三节 教法225

附一 “派生连锁识字法”简介227

附二 加强数学基本知识教学,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作法(摘录)——安丘一中教师马敬228

第六章 教师230

第一节 教师的来源及教师队伍的发展230

附录 历年教师统计表231

第二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232

第三节 教师的文化业务进修234

第四节 教师的生活待遇235

第五节 民办教师237

一、民办教师的发展237

二、民办教师的管理237

第一节 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238

三、民办教师的待遇238

第七章 学校管理238

附一 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管理示意图240

附二 历任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一览表241

附三 机构改革后县直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一览表248

附四 中学校历(1956年4月)249

第二节 小学及幼儿园250

第三节 电视大学及其他学校251

第四节 规章制度251

附一 安丘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职工考勤暂行规定(1980年)252

附二 1985年安丘县教育管理示意图253

附三 1985年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254

第八章 党群组织254

第一节 共产党254

附一 1973—1985年党员发展情况统计表255

附二 历届县党代会教育界代表名单256

附三 历任教育局党组书记及教育局、县直学校党支部书记名单257

附四 历任(公社)乡镇教育党支部书记名单258

第二节 共青团260

附录 历年团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260

第三节 少先队261

附录 历年少先队基本情况统计表262

第四节 教育工会263

附一 县直学校及教育局工会主席名单264

附二 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名单(区、公社时期均在内)265

第五节 学生会267

第九章 教育经费268

第一节 国家办学经费268

附录 历年教育经费一览表269

第二节 集体办学经费270

第三节 勤工俭学271

附录 1973—1985年勤工俭学收支表272

第十章 学校简介273

第一节 小学273

一、安丘县实验小学273

二、安丘镇中心小学274

三、辉渠乡绪泉小学275

第二节 中学275

一、山东省安丘县第一中学275

二、山东省安丘县第二中学277

一、安丘师范278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278

三、景芝镇中心中学278

二、安丘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279

第四节 科学技术普及学校280

一、贾戈乡科学技术普及学校280

二、景芝镇科学技术普及学校281

第十一章 人物282

第一节 人物传略282

一、张竹坡282

二、刘著明284

二、叶锡三285

三、刘兰亭285

一、陆冰岩285

第二节 教育名人285

四、马守约286

第三节 人物表287

一、市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一览表287

二、历届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教育工作者一览表297

三、县政协委员中教育工作者一览表298

四、特级教师、讲师一览表299

五、中教五级、小教三级以上工作者统计表300

编后记301

1987《安丘县教育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