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求取 ⇩

第一章 加强环境保护,创造洁净优美的环境(转载)1

一、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李岚清在全国环境教育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五年六月五日)2

二、环保之花:全球500佳——我国又一集体获此殊荣(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2

三、当代中小学一门新兴的课程——国家教委已颁布的关于加强环境教育的教学文件(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六日)3

四、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国家环保局局长 解振华(一九九五年六月五日)4

五、我国将实施公民环境意识调查5

第二章 人类面临发展与环境的严峻挑战7

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8

二、发展与环境挑战的实质是二者的矛盾关系问题9

三、关于环境问题的危机与思考12

四、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5

第三章 绿色文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19

一、绿色文化——回归自然的新时尚19

二、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沙漠化”20

三、让市区形成清新凉爽的“绿色气候”21

四、建设生态住宅和花园城市23

五、以法保绿,做绿色卫士26

第四章 新绿色革命——解决农业问题的新路子30

一、何谓新绿色革命30

二、绿色系统工程31

三、注重开发应用生物农药32

四、今后的农业将因生物技术的应用而面目一新36

五、生态农业前景广阔39

第五章 地球之肺——森林45

一、森林是人类的绿色屏障45

二、森林的破坏,导致生态危机47

三、人类生存需要绿色的环境48

四、宣传贯彻森林法,增强保护森林的法制观念51

第六章 民以食为天与土地危机55

一、土地——万物的母亲55

二、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56

三、土地沙漠化和草原退化迅速扩大57

四、人口迅速增长与土地迅速减少形成尖锐矛盾,前景令人忧虑59

五、加重土地负担的成果与恶果62

六、保护耕地,给大地披上绿衣65

第七章 水质污染和水资源危机69

一、水——万物生灵之乳汁69

二、我国面临水资源危机的威胁71

三、我国水质污染情况令人担忧74

四、水质污染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77

五、打一场治理水质污染的人民战争80

第八章 人类的行为异常与气候异常85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85

二、大气污染引起的气候异常87

三、森林和自然植被的破坏引起气候异常92

四、土地沙化引起气候异常93

五、端正人类的行为,减少气候异常引起的危害95

第九章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类深受其害97

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现状97

二、环境污染对人类产生了灾难性危害102

三、应高度重视对环境污染的管理与防治工作104

第十章 人口膨胀与环境压力107

一、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7

二、地球的承载力能养活多少人108

三、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与环境的严峻挑战111

四、积极探索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114

第十一章 环境资源危机与合理开发利用118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特点118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120

三、我国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其发展趋势122

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高效低耗型经济体系125

五、改善资源利用结构,综合利用自然资源127

第十二章 环境与经济130

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130

二、必须坚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132

三、实现持续发展的道路134

四、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136

五、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原则139

第十三章 加强环境管理,防治环境污染141

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类生存受到危害141

二、加强环境管理刻不容缓142

三、环境管理的任务和职能145

四、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149

五、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水平150

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管理152

一、城市生态系统是复合人工生态系统152

二、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153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155

四、城市环境管理的范围与管理方法156

五、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160

第十五章 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162

一、环境科学是为了保护环境需要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162

二、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165

三、环境保护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保证170

四、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172

第十六章 自觉遵循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175

一、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175

二、关于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不同认识177

三、自觉遵循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规律181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法与环境意识觉醒187

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刻不容缓187

二、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190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94

四、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觉醒199

第十八章 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意识205

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5

二、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210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215

1995《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聂向山,马中文;石宪昌主编;贾建民,李喜明,高尚德副主编 1995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