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求取 ⇩

第一章价值与教育价值1

价值1

价值学3

价值的三种含义6

价值与价值观8

教育价值9

教育价值关系10

主体的能动性本质12

价值超越与价值创造13

教育科学与教育价值13

村井·实的观点14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价值的学科15

第二章教育价值理论历史导引16

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16

三条线索16

教育史全景透视17

史前文化时期17

古代文化时期18

古代教育模式19

现代教育模式20

《教育问题史》22

两种价值取向22

柏拉图23

亚里士多德23

昆体良23

夸美纽斯24

人文主义者25

卢梭26

裴斯泰洛齐27

康德28

赫尔巴特28

第斯多惠28

怀特海29

罗杰斯29

马斯洛30

国家主义者30

普里斯特内31

狄德罗31

巴士多32

基佐32

斯宾塞33

希特勒34

《国防教育法》34

“学在官府”35

“百家争鸣”35

“以吏为师”35

“焚书坑儒”35

三大文教政策36

佛教传入中国37

唐代学校系统37

宋明理学38

明清“文字狱”39

“中体西用”39

西方教育三次变革40

儒学教育精粹41

孔子42

孟子42

老庄43

儒道合流43

墨子45

荀子45

董仲舒46

《礼记》46

“定于一尊”48

中西价值观比较51

中国重新走向世界53

第三章教育价值的本质及特征55

主、客体的基本界定55

主体的三个层次57

教育价值的本质59

关于主体性问题60

教育价值的特征61

教育价值的客观性61

教育价值的社会性62

教育价值的继承性66

教育价值的绝对与相对统一69

第四章教育价值分类72

英、美教育价值分类研究72

杜威的相对主义价值论73

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75

巴格莱与怀特海75

教育哲学中的教育价值77

德国的文化价值论80

斯普兰格与杜尔80

日本学者的教育价值论82

中国古代教育价值类型84

中国近现代教育价值研究87

中国当代教育价值分类概况90

分类方法论问题91

教育价值的两个层次四大类93

教育价值系统93

第五章教育价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99

实践是检验教育价值的客观标准99

康德100

黑格尔100

马克思101

价值真理与事实真理102

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104

功利主义的现代解释105

人的价值问题106

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异化”108

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108

自我标榜的“马克思主义者”108

“历史决定论”109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111

教育中“人的价值”地位113

重建现代教育哲学体系113

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困境115

教育价值论的理论意义117

第六章教育价值观120

在改革大潮中120

观念:现代斯芬克斯121

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性特征123

主体的多样性与观念的复杂性123

主体的个体性与观念的独特性125

主体的发展性与观念的可变性127

文盲大国的忧虑130

人的解放与教育价值观革命130

中国的停滞132

在历史表象的背后133

观念与环境135

传统与变革136

改革的失误136

心理承受能力137

人的解放与中国之命运137

第七章现代教育职能价值观139

现代教育139

传统教育职能价值观140

教育本质大讨论140

“两种生产”141

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14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144

关于人类起源144

关于人的本质146

历史的三个圆圈146

关于人的发展149

“个人选择”辩析149

教育的本体价值与派生价值150

教育职能的两个层次150

创造、奉献与索取、享受的统一151

教师与学生152

第八章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155

教育目的理论的三个层次155

现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156

三个基本点156

“五七”年教育目的的失误15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56

人们的教育需要157

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158

历史的反思159

民族素质透视160

文明规范欠缺161

文化水准低下162

主体意识丧失163

“文化心理”结构重建163

《义务教育法》164

冲出教育低谷16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65

历史长河中的社会主义167

中国百年改革历史进程167

马克思的时代168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169

中国教育的大趋势170

第九章现代教育知识价值观171

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是客观的171

三种知识价值观172

科学主义知识价值观172

理性主义知识价值观174

自由主义知识价值观177

知识价值观的选择标准179

认识价值与发展价值180

自我建构认识能力181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187

“范畴教育”与“生活空间”182

人生目标的“二律背反”182

天使与野兽182

潜能与价值183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183

“探究学习”185

“片面追求升学率”186

教育陷入自我困惑的理论怪圈187

选择的权力188

“合作教育学”188

戈尔巴乔夫论“人道主义”188

苏霍姆林斯基189

重建民族主体意识190

结束语危机——中国教育处在十字路口191

危机四伏的中国教育191

人的现代化目标192

选择的痛苦与痛苦的选择192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193

后记196

1990《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坤庆著 1990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