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春秋末期——呼唤巨人的时代 哲人孔子——时代产生的巨人1

一、时代1

(一)三代积累,郁郁乎文1

(二)王权衰落,礼坏乐崩2

(三)鲁国式微,三桓专政2

(四)庶民抬头,士人活跃3

二、生平4

(一)先世4

(二)经历6

(三)著作13

(四)历代封赠14

(五)祠墓15

第二章 阐修己爱人之理 立一以贯之之道——孔子思想的核心——“仁”17

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17

(一)“仁”是孔子的最高理想19

(二)“仁”是孔子评价古今人物的最高标准20

(三)“仁”是一种人生境界23

二、“仁”的含义24

(一)“仁者爱人”25

(二)“仁”是忠恕的合体26

三、行“仁”的原则——“为仁由己”29

第三章 高扬道德自觉 确立理想人格——重内省重自觉的伦理观与修养学说33

一、为人之道33

(一)孝弟34

(二)友仁36

(三)守信38

(四)其他40

(一)知、勇41

二、修己之道41

(二)刚毅木讷43

(三)恭敬44

(四)好学45

(五)自省、改过46

(六)辨义利46

(七)直48

(八)其他49

三、理想人格50

(一)圣50

(二)贤52

(三)君子53

(四)士55

(五)其他57

四、孔子伦理观和修养学说的总体精神58

(一)自觉精神58

(二)自律精神58

(三)自强精神59

第四章 协调君尊民本 追求和谐稳定——德治主义的政治观60

一、德治60

(一)重德轻刑60

(二)庶—富—教62

(三)反对厚敛65

(四)反对攻伐67

(五)反对独裁69

二、正名70

(一)“必也正名”70

(二)上风下草72

(三)举贤才73

三、大一统76

(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77

(二)辨华夷79

(三)憧憬大同,属意小康81

四、孔子政治观的特点83

(一)人道主义精神83

(二)尊君而不主独裁83

(三)强调义务与责任83

(四)追求和谐与稳定84

第五章 明处世之原则 析人生之指归——奋发进取的人生观86

一、人生理想86

二、人生价值88

(一)苦乐观90

三、人生态度90

(二)生死观92

(三)穷达观93

(四)处世原则96

四、孔子人生观的总体精神102

(一)入世济世102

(二)自强不息102

(三)乐观进取103

第六章 尊天知命而重人事 丧祭虔敬而远鬼神——听天命远鬼神的天命鬼神观105

一、论争回顾及评价原则105

二、关于天命107

(一)论“天”108

(二)论“命”110

(三)论“天命”112

三、关于鬼神113

四、关于祭祀115

五、孔子对怪异现象的解释117

六、对孔子天命鬼神观的总体评价120

七、后世反响123

一、孔子的自然科学知识128

(一)天文历算知识128

[附] 孔子的自然科学素养128

(二)土壤农业知识130

(三)生态知识130

(四)饮食卫生知识130

(五)其他132

二、评价133

第七章 立足提高人的素质 着重塑造主体精神——丰富博大的教育思想135

一、教育对象135

(一)创办私学135

(二)“有教无类”136

(三)“性相近,习相远”138

二、教育目的142

(一)“学而优则仕”142

(二)贬学耕稼144

(三)培养君子145

三、教学内容146

(一)初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48

(二)高级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151

(三)小结157

(二)因材施教158

(一)学以致用158

四、教学原则158

(三)启发诱导159

五、学习态度161

(一)学而不厌162

(二)刻苦发愤162

(三)虚心162

(四)求实163

六、学习方法163

(一)学而时习,温故知新164

(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165

(二)多闻阙疑,多见阙殆165

七、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167

(一)创造性167

(二)理想性168

(三)实用性168

[附] 孔子的文艺思想170

一、文学观170

(一)强调诗的政治作用170

(二)重视诗的思想内容171

(三)对诗义的引申172

二、艺术观174

(一)孔子的音乐修养174

(二)孔子的音乐观176

三、小结179

第八章 求无过不及之度 明损益转化之机——朴素的辩证观180

一、“中庸”的方法论180

(一)“中庸”的含义180

(二)孔子对“中庸”方法的运用182

(三)“中庸”含义的演变187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89

三、损益因革的历史发展观194

(一)对历史规律性现象的揭示195

(二)对历史遗产的态度197

(三)主张变革199

第九章 历尽沧桑无愧“至圣” 换了人间犹敬“先师”——孔子与中国文化200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200

(一)继承三代,开启百家200

(二)位居正统,备受尊崇201

(三)不断改造,未离其宗202

二、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205

(一)规划了治国原则205

(二)确立了道德规范206

(三)形成了高尚的价值观念207

(四)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210

(五)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211

三、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214

(一)有助于挺立中华民族精神215

(二)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15

(三)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216

(四)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216

(五)有利于加强世界文化交流217

主要参考书目218

1998《孔子的智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商聚德著 199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墨子的智慧(1997 PDF版)
墨子的智慧
1997 海口: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
孔子的生活智慧( PDF版)
孔子的生活智慧
林语堂全集  第22卷  孔子的智慧( PDF版)
林语堂全集 第22卷 孔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PDF版)
老子的智慧
文新书局
禅的智慧( PDF版)
禅的智慧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沙的智慧(1996 PDF版)
沙的智慧
1996 上海:学林出版社
元曲三百首赏析(1995 PDF版)
元曲三百首赏析
199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祖国在我心中  少年朗诵诗100首(1999 PDF版)
祖国在我心中 少年朗诵诗100首
1999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1982 PDF版)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1982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智慧的灯(1988 PDF版)
智慧的灯
1988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智慧的灯(1990 PDF版)
智慧的灯
1990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孔子济世大智慧  《论语》今读(1999 PDF版)
孔子济世大智慧 《论语》今读
1999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恶”的智慧(1993 PDF版)
“恶”的智慧
1993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1992 PDF版)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1992 海口:三环出版社
生命的大智慧  老子(1988 PDF版)
生命的大智慧 老子
1988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